第435章 晋王厅中聚众贤,共商税费意拳拳(2 / 2)

一时间,厅里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随后众人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接着便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一位戴着眼镜,看着颇为精明的账房先生率先拱手站了出来,此人正是来自蒲州的展先生。

根据蒲州乡俗:经商者以善于审时度势、明辨物产而获利。

因而他们经营商业,有一生中数次改变行业的,甚至一年中数次改变行业的。

但也有世世代代一种行业不变的,那就是盐商。

明初蒲商业盐,以经营淮盐者居多。

朱棡那些生产白盐的盐场,就是依靠蒲州盐商发展起来的。

如今商税调整一事,他自然也就不能忽视来自蒲州的声音了。

此时只见那位展先生上前一步,恭敬地朝着朱棡一揖到地,随后朗声说道:“殿下,依在下之见,这盈利评估标准,可得细致到每一笔进出货呀。

就好比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绸缎铺子,一匹绸缎一匹绸缎地算。

进了多少匹绸缎,进价几何,这都得一一记录在案呐。

再者卖了多少价钱,成本多少。

中间的损耗几何,也都得有个明确无比的账目。

如此这般,该交多少税,那自然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呀。

省得以往总是含糊不清,商家们心里头整日揣着个小兔子,没个底儿。

咱们收税的时候也是麻烦不断,今儿个扯皮,明儿个争执的,可不利于咱这商业的安稳呐。”

朱棡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他用手轻轻敲打着扶手,那节奏似是在为这一番言论打着节拍。

只见朱棡笑着说道:“嗯,展先生此见甚是有理啊!

这细节之处确实关乎成败,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