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喝水的徐妙锦“噗”地喷了一桌子,脸红得跟煮熟的虾似的,眼神躲躲闪闪。
“没,没什么呀!你小姑说的?别听她瞎扯!”
赵婉儿盯着她的大长腿直羡慕。
“徐姐姐,你的腿真长,我也想拥有!”
徐妙锦瞪着她,娇嗔道。
“那拿你的胸换?”
说完,就朝赵婉儿伸出了魔爪。
东宫这边,白日的喧闹到傍晚才消停些。
清宁宫的红喜字贴得满墙都是,连树上都缠着红绸子,这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朱小宝想留这些来帮忙的国公高官们在东宫过夜,大伙儿却都笑着推辞了。
“明儿还要喝你的喜酒呢,得回家养足了精神才行!”
说完,便都结伴离开了。
朱小宝回书房看起了王安石变法的史料,手里的笔也没停,正往札子上写“滋生人口,永不加赋”的细则。
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朱元璋笑道。
“明儿都大婚了,还啃书呢?”
“皇爷爷。”
朱小宝抬头笑道。
朱元璋凑过来一看,本以为能瞧见新婚诗词啥的,结果瞅见的却是那八个字和密密麻麻的小字,老爷子眼皮直跳。
“你这混小子!都要娶媳妇了还搞这些!成婚后再琢磨不行吗?”
“晚上闲着也是闲着,习惯晚睡,就想着把想法先记下来。”
朱小宝搁了笔,笑着说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
“行了,别写了,到镜子跟前来。”
朱小宝刚走近,朱元璋就抄起梳子要给他梳头。
这架势,把他吓了一跳。
“爷爷!使不得使不得!孙儿哪敢让您动手啊!这可是要折寿的!”
朱元璋瞪他道。
“咱给亲孙子梳头有啥使不得的?何况又没外人,赶紧坐下!”
这铜镜并不清晰。
虽说朱小宝鼓捣出了玻璃镜,可他觉得这玩意儿对自己没啥大用,也就没吆喝着批量生产。
他规规矩矩地坐在铜镜前,腰板挺得跟旗杆似的。
朱元璋慢悠悠地抽掉他发髻上的簪子。
“你紧张个啥?”
“咱虽说顶着皇帝的帽子,可也是你亲爷爷,小时候不也这么给你梳过头?那会儿你还跟个猴儿似的上蹿下跳呢!”
老爷子话虽说得温和,朱小宝还是绷着身子不敢动。
朱元璋抄起木梳,站在他身后,一下下仔细地梳着那头黑发,动作慢得像在雕琢宝贝。
“一晃眼都长这么大了,眼看就能娶妻生子咯,爷爷可盼这日子盼了好久。”
他抬眼瞅瞅铜镜里的少年,眉眼俊朗,还透着股刚毅,忍不住乐呵。
“瞧瞧!咱大孙长得多精神!”
“赶紧给爷爷生个重孙子,也好让咱不用天天陪着你看奏折了!”
朱小宝听着,嘴角轻轻扬了扬。
老爷子看着镜中的自己,脸上沟壑纵横,却漾着甜甜的笑。
“记得你刚出生时,就巴掌大点儿,小手还没我拇指粗呢,连脐带都是咱亲手剪的。”
他顿了顿,声音有点发飘。
“那时候妹子还在,虽说病得厉害,咱还抱着你给她看……说来也怪,你走了没多久,她也走了。”
老爷子忽然叹了口气。
他看着朱小宝,眼神黯淡了下来。
“看你一天天长大、成家,咱就知道自个儿的日子也不多了。”
“当了皇帝,活动范围就成了京城这一小块,当年游历天下的劲儿也早没咯!”
朱小宝嗓子眼发紧,小声说。
“爷爷,您能活……很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