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南疆城市发展迟缓,教育水平滞后,百姓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
因此,刑部尚书杨靖总结提出,需在云贵地区增建更多官学,以教化当地百姓知晓礼仪与德行。
教育兴国,除了为国家培育人才外,更要让百姓守律法、知廉耻、明礼仪。
不得不说,眼下国家的高层官员,当真是没有一个平庸之辈。
杨靖明明是刑部尚书,却能透过刑事案件联想到国家的稳定,并为治国者提供应对之策!
朱小宝很是欣慰,并对杨靖表示了支持。
最后轮到礼部尚书李缘。
春闱举行在即,眼下需要确定好春闱的人员名单。
朱小宝让李缘与詹徽商议后,将拟定的名单呈送上来审阅。
试卷便由他俩共同负责出题。
等六部尚书上奏结束,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武将眼下大多只是听政,因为他们暂且不必出征。
所以,文官上奏完毕后,小朝会也便结束了。
见一众文臣武将都饿得扶墙走了,朱小宝叫住礼部尚书李缘,说道。
“以后小朝会都提前备好点心和茶水,无需担心御前失礼。”
各位高官先是一愣,接着连忙抱拳道谢。
“太孙殿下这般体恤老臣,臣等不胜感激,谢殿下鸿恩!”
这小改革虽有违礼法,但毕竟是小朝会,所以也不算失礼。
送走各部堂高官后,朱小宝才算是彻底放松了下来,端起茶水,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
这还是他头一回独自主持朝会,说不紧张,那肯定是骗人的!
朱元璋从侧房内走了出来,看着正大口喝茶的朱小宝,大笑道。
“好啊!”
“做得真好!”
朱小宝挠了挠头,有些羞赧道。
“您就别笑话我了,刚刚我可是紧张坏了。”
朱元璋不以为然地说道。
“毕竟是头一回嘛,你要是不紧张,咱才觉得奇怪呢!”
朱元璋眼中难掩对朱小宝的欣赏,不停的点着头。
“咱可一直听着呢,你做的很好,不过刚刚工部建议设立河道衙门的事,你咋没同意?”
朱小宝直接说道。
“爷爷,之前咱们讨论过此事。”
“您当时说,如果遇到人手不足就开设衙门,长此以往,宋朝的冗官现象就会在咱大明出现。”
“这一代或许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甚至还有好处,但后代就不尽然了。”
毕竟这是个一言九鼎的封建社会,皇帝需要以身作则,为后代皇帝做好表率。
朱元璋点头道。
“你说的是开设专门监察地方官机构的那件事吧。”
“当时咱只和你说了这一点,其实还有别的原因。”
“啊?”
朱小宝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笑着对朱小宝说道。
“衙门一多,也就意味着要增加人手,派谁去,如何选人,这些都归六部负责,所以啊,这些新设的衙门,就会成为文官结党的工具,”
“六部尚书自然是不敢贪污的,但除了钱,权力对当官的人来说,更为重要。”
“你往深了想,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听了朱元璋的一番话,朱小宝忍不住暗自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