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
这事儿跟我有啥关系啊!
朱小宝心里暗自嘀咕,转而一想,刚才是朱允炆去请的老爷子,想来是这小子添油加醋的说了些什么。
朱小宝实在难以理解朱允炆的心思,这点小伎俩能起什么作用?
为何他总是乐此不疲呢?
朱小宝起身,慢吞吞地朝老爷子走了过去。
“皇爷爷叫孙儿何事?”
朱元璋板着脸质问道。
“你还好意思问咱何事?”
“昨晚你与你那几个皇叔都说了什么?你这个大的胡作非为、德行不端,把你皇叔们都带坏了!”
“你可知错!?”
朱小宝挠了挠头。
“这?他们是我皇叔,应当是他们大,孙儿小……”
朱元璋又好气又好笑,却仍绷着脸。
“你……”
齐泰见皇帝态度有些缓和,赶忙进言。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关乎德行,不可轻忽!”
朱小宝微微瞥了齐泰一眼。
老爷子冷哼一声。
“咱问你,可知错?”
朱小宝摇了摇头。
“皇爷爷,说不定他们是因为昨夜发奋苦读,这才误了课,这算啥大事?”
“再说了,皇叔们年纪尚小,课业太重会把他们培养成书呆子,孙儿倒是觉得,课业、私德、兴趣需一同培养才是,偶尔放个假也无妨。”
听到“放假”二字,小皇子们猛地瞪大眼睛,激动地看向了朱小宝!
齐泰直接怒了,大声呵斥道。:
“皇长孙,够了!简直是放肆!”
朱允炆也道。
“还望大哥慎言!我们年纪稍长,理应做好表率,怎能说出这般轻率的话来?”
“皇爷爷,大哥在外多年,才接触教学国本之事不久,还请您不要怪罪大哥失言!”
朱允炆看似是在替朱小宝求情,言外之意,却坐实了朱小宝的过错。
朱小宝经历过的风浪不少,朱元璋也并非糊涂之人,这点小计谋,除了彰显你格局狭隘,还能有何用?
身为大丈夫,却像妇人一样耍心眼,如何能成就大业?
不过,朱允炆确实也难以成就大业。
通观洪武、建文两朝史料可知,朱允炆生性柔弱善良,为人宽厚仁爱,表面上看具备君主应有的所有美德。
若在太平盛世,这样的皇帝即便政绩平平,也会被后世史学家着重记载。
但当下并非太平之时,北疆有枭雄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江南的繁华富庶。
掀开朱允炆美德的表象,便能发现他性格中存在优柔寡断、多疑懦弱,且目光短浅的弊端。
在建文朝削藩一事上,他原本打算从强藩朱棣入手,却多次听信齐泰等人的建议,改为由弱到强、温水煮青蛙的策略。
如此一来,不仅未能有效推进削藩进程,反而给朱棣等强藩留下了更多筹备时间,毫无益处。
朱允炆执政期间,对文臣信任至极,对武将却防备过甚。
这导致建文朝像徐允恭这样的虎将不被重用,而李景隆等纸上谈兵之辈却深受赏识。
铁铉、盛庸等人多次击败朱棣,却屡屡被文臣弹劾,最终失去朱允炆的信任,君臣离心。
耿炳文、平安等将领更是被朱允炆推向朱棣一方,使得朝廷武将势力日益式微。
不过当下的局势,对朱小宝而言却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