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任在肩(2 / 2)

这边因为他的回归,物理系教授都没走,全在研究李骁带回的那五大箱子的笔记。

他一回去,就被拉着去开会,是物理系关于高能物理实验室筹建的紧急会议。

这次的会议规格之高超出了李骁的预料。

不仅有系里领导、资深教授,还有科学院和部委的相关负责人。

会议的主题也很明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筹建我们自己的高能物理实验室。

而李骁,作为唯一深度接触过伯克利最新实验技术的人,被寄予厚望,直接被任命为项目筹备组的核心成员。

至于他自己的本科学历则暂时无人去提,因为那对于李骁和学校来说,毕业只是一句话的事。

会议从上午一直开到华灯初上,连饭都在会议室简单的凑合了一顿。

茶缸里的水续了一遍又一遍,讨论异常激烈。

李骁带回的那些资料,给了这些人太多的惊喜。

经费、场地、技术路线、人才引进等等,每一个都是难题。

李骁凭借着在伯克利的所见所学,以及闹钟超越时代的宏观视野,提出了数条关键建议。

虽然有些在旁人看来过于大胆,甚至不切实际,但却无疑打开了新的思路,让几位老教授频频点头。

说到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这次的会终于结束了。

系主任留了李骁在最后:“李骁啊,你的思路很开阔,很有价值!但是很多事急不得,要一步一步来。”

“这样,你先把手头带回来的资料和心得,系统整理成一个内部报告,尽快提交上来,作为我们下一步规划的重要参考,这也是头等重要任务。”

“好的主任,我马上开始整理。”李骁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恐怕回国后的第一个新年,他真的回不去了。

近乡本就情怯,已经回国了却不能马上回家看亲人,李骁心里焦急也没有办法。

第二天他先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告知他们自己回来了但是无法回去过年,等年后抽空回家,然后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这次回来,一开始所有人都围着那些资料转,李骁懂他们的急切。

因为落后太多,必须争分夺秒地追上去。

所以,没有人提出李骁学历问题,没有人给李骁安排一个正规的职业,更没人提什么待遇。

这些李骁也同样没有问,等他把手上的资料都让他们吃透了,应有的自然会来。

接下来的日子,李骁仿佛又回到了国外拼命卷的时候了。

不过那时候是他自己心无旁鸯的猛往自己脑子里灌知识,而现在是他要带领别人去钻研。

白天要参加各种会议,讨论方案,晚上就伏案奋笔疾书,整理那浩如烟海的笔记和资料。

学校给李骁单独安排了一个单间,小小的单间里除了床,几乎被各种外文资料、收稿和图表占领。

不知不觉,1983年的春节就到来了。

自刚回来时候跟元宵待了两天,之后元宵就一直没有等到李骁去找她。

无奈大年三十那天,元宵跟小叔包了两种馅儿的饺子,装了满满两大饭盒。

用大棉袄抱着,来到了首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