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握瑜的事,就此烂在了李娟两口子的心里。
李骁如今的学生生活非常的充实,他在首都大学已经不单单是学生了,也相当于半个老师。
他带着整个78/79届物理系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只是为之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也太多,半年时间,李骁瘦了十六斤。
他个子高,瘦的太明显,不穿棉袄的时候像个电线杆子。
有一回在亲手建起来的新实验室里待了十四个小时,起身的时候眼前一黑一头扎在桌上,差点被一根铜柱扎进眼睛里。
自此眼角留了一道浅浅的疤痕,让元宵心疼的好几天睡不着。
学校也不敢总是去看他的进度了,把人给累坏了真是得不偿失。
李骁现在已经是学校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在实验室总有人被自己老师提醒要照看李骁。
李骁也是不负众望,整个80年改进的几样技术都用到了实处,学校因为他名声大噪,多次受到表扬。
而李骁的名字,也被许多人关注。
年末放假之前,他还登上了首都青年报,被评为最优秀的创造者。
原本因为有一个项目没完成,李骁今年也不打算回家的。
但是学校却主动催着他回去,还帮他提前购买了火车卧铺票,发了一堆的东西,还有丰厚的探亲补贴。
李骁拿着车票说,他还有对象也要回去。
于是第二天又拿到了另一张卧铺票。
只是在离校之前,学校领导找李骁深谈了一次,内容有关公派留学。
1980年,国内刚刚开启公派留学的大门,只是李骁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个机会。
他这一年也不光在本校活动,因为资源共享库的事,他还经常跑其他学校去。
关于公派留学,李骁早就知道有这回事。
但选拔的对象,除了“身份”和“政治背景”这个基本要求外,选的都是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或者是青年教师或助教,这些人被选拔也不是一人能决定,还要经过系,校一级的推荐跟审查。
李骁只是个大二的学生,所以他不认为自己有机会。
当把这个疑惑问出来后,学校领导给他的解释是,物理系顶尖的本科生一样值得重点培养。
李骁的家庭成分也算是根正苗红,个人表现以及思想都没有问题,学业成绩就不用说了,整个物理系第一人。
所以轮发展潜力,学校不认为李骁选不上。
找李骁来跟他讲这件事,就是已经确定了,学校会大力推荐他。
当然,这不是强制性质的,需要李骁本人也积极愿意。
所以这个假期,让李骁回家探亲,一来是给他时间仔细思考,第一批的公派留学他肯定是赶不上,可以等第二批。
二来就是也让他多陪陪家人,因为一旦出国,肯定是要学有所成才能回来,这个时间可能几年。
李骁听明白了,他确实需要好好思考一番。
到了回家的日子,又是小叔元飞宇开车来接送他们。
元宵一路上都兴致勃勃的跟小叔聊李骁在他们学校多有名气。
甚至还有女同学对他崇拜不已,写了首诗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