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物价飞涨的一月(2 / 2)

刘美君点头:“回的,上午说是去市里开会,中午回家吃。”

刘芳:“你找你表姐夫有事?还有,你今天中午咋回来了?不看店吗?”

张薇嘟囔了一句:“我倒是想看,哪有东西让我看。。。”

说完摆手道:“等表姐夫回来再一起说吧,我先去晓婷房间躺一会。”

说完径直进屋。

当一家人放学的放学,下班的下班,都围在桌前吃午饭的时候,张薇开口道:

“表姐夫,咱们这个月的自行车卖完了。。。”

宋良一愣,下意识看向宋玉,然后二人齐齐看向墙上挂着的日历。

这才刚到20号,咋卖这么快?

自从时光自行车行的指标达到50辆之后,每个月都有余留,这个月这是咋了?

刘芳惊诧道:“我昨天经过的时候不还看到还有好些自行车吗?怎么一下子卖光了?”

张薇道:“昨天你看到的是我推出来的,店里后院还有十几辆呢,今天一下子就全卖光了。

那些街坊们不知道是不是疯了,今天全挤来嚷嚷着要买,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票。。。”

宋良:“他们没说为啥要一起买自行车吗?”

张薇:“说是物价一直在涨,这钱留着也是贬值,买东西囤着最保值。”

听到这,宋玉恍然了解,也就不再给宋良使眼色了。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但凡物价上涨,囤物件永远是老百姓第一首选。

无论怎么宏观调控或是政策,但凡涉及到自身利益,依然选择服从趋利避害的原则。

看到别人买,自己也必须要买,不买就觉着吃亏,这就是从众心理。

刘芳叹气道:“这物价确实有些夸张了。”

宋良叹气道:“今天上午市里开会,有两个厂已经开始发不出工资,嚷嚷着让市里给出办法。

物价本来就涨,职工们还发不出工资,企业又没有订单,一下子全来了。”

说完询问刘美君:“棉纺厂现在什么情况?”

刘美君摇头:“我不清楚,但没听说发不出工资。”

张薇举手道:“我知道!”

刘芳笑了:“你又不是棉纺厂的,咋能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

“杨佑跟我说的!他说厂里已经在考虑拆装厂边没用的房屋租给别人,这样能赚些租金给职工发工资!”

听到这话,宋玉脑中第一时间想到两个字:

‘三产!’

刘芳喃喃道:“连棉纺厂这么大的地方都这样,那看来确实很难了。。。”

宋良幽幽道:“市里也没有办法,只能让各大企业自行渡过难关。

有些国营厂只能鼓励职工买断产权,好让厂子活得下去。”

宋玉对这种问题格外感兴趣,视线看向宋良。

注意到对方的眼神,宋良继续‘自顾自说’:“不过我觉着也没有多少人会买。”

刘芳不以为然:“房子本来就是厂里分下来的,谁会愿意无缘无故掏钱买。”

宋玉没有说话。

这主意是好,但是太过超前,福利房改售房要等到90年代才具体实施。

现在厂里分下来的福利房,每个月只需要缴纳几块钱到十几块的象征性租金就能居住。

忽然掏大笔钱买下原本就是分给自己的房,几乎没有职工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