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尘埃落定(2 / 2)

同时,袁老先生在赤狐部落的生活,可谓如鱼得水。

他阅历丰富,肚子里有讲不完的奇闻异事和古老传说,很快就成了部落里所有小狐狸们最喜爱的爷爷,每天身边都围着一群毛茸茸的小听众。

他性情温和,带孩子又极有耐心,连最调皮的小家伙在他面前都会变得乖巧。

不仅如此,他很快也融入了部落里那些退休老狐狸的圈子,下棋、品茶、讨论农时天象,样样都能聊到一起去。

大家都很尊敬这位博学又谦和的长者,热情地拉着他参与各种活动。

在这种充满温情与活力的氛围中,袁老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眼神明亮,腰板也挺直了不少,再也不是当初沈雨桥在集市角落里见到的那位孤寂落寞的老人了。

水稻的种植计划在沈雨桥和袁老先生的共同推动下,迅速步入正轨。

他们首先选定了部落附近一处向阳、靠近水源的山坡,带领族人开垦出了层层叠叠的梯田。

引水灌溉后,沈雨桥向袁老先生展示了他作为“祭司”的特殊能力——植物催生。

当沈雨桥将手轻轻按在刚刚播下稻种的湿润田地上,柔和的光芒自他掌心流淌而出,渗入泥土。

在袁老先生惊愕的目光注视下,嫩绿的秧苗破土而出,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抽穗、扬花、灌浆……几个呼吸之间,一片金灿灿的稻浪便在山坡上摇曳生姿!

这神迹般的一幕,让袁老先生对这位年轻的祭司更是刮目相看,也对推广水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望着这片试验田的丰收景象,沈雨桥的野心更大了。

他蹲在田埂边,对同样蹲在一旁、笑眯眯捋着胡须的袁老先生说:“袁先生,您看,现在这个品种的水稻已经非常优良了。但我听说过一种更厉害的方法,叫做‘杂交水稻’!如果能成功,产量可能比现在还要翻上好几倍甚至更多!”

袁老先生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哦?杂交水稻?祭司,快给老头子我讲讲,这是怎么个说法?你这些高深的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

沈雨桥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这些知识是站在另一位袁老先生的肩膀上得来的。

他只好含糊地解释道:“这个……我是从另一位姓袁的、非常伟大的老先生那里学来的理念。”

接着,他凭借着自己不算太牢固的记忆,磕磕巴巴地开始解释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水稻,进行人工授粉,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他讲得断断续续,有些专业术语甚至用兽世的语言勉强替代,自己都觉得解释得不太清楚。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袁老先生听完他这番不甚流畅甚至有些混乱的阐述后,并没有露出困惑的表情,反而陷入了沉思,手指在泥土上划拉着。

过了好一会儿,老先生抬起头,竟然清晰、有条理地复述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案!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如何根据气候土壤条件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细节!

沈雨桥听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袁先生?!您、您怎么会……?”

袁老先生看着他惊讶的样子,呵呵笑了起来,摆摆手道:“我老头子哪里会这个哟!这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嘛……”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脚下的土地,“我刚才听了你的想法,再结合我这大半辈子跟土地、跟庄稼打交道的经验,脑子里这么一琢磨,就觉得你那个法子好像可以这样改进一下,那样调整一下,好像就更顺了,更适合咱们这儿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沈雨桥看着老先生那副举重若轻、仿佛只是随口说了点“种地心得”的模样,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他忍不住在心里仰天长啸:

“全世界都是聪明人!多我一个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