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母子关系降冰点(2 / 2)

皇帝神色平静,语气淡漠却掷地有声:“皇额娘可是为了乌雅氏忧心?其实您不必担心,儿子只是让乌雅家吐出他们贪占的东西而已,并未赶尽杀绝,更没有波及乌雅家其他人,已是顾全了您的颜面。至于那些被革职的乌雅家近亲旁支,他们若想继续留在内务府做事,怕是不能了。皇额娘明鉴,乌雅家多数子弟乃是武将出身,此事并未动摇其根基。而那些罪魁祸首,既已落马,便不会再牵涉其他人。乌雅家族中未参与此事者,皆会安然无事,儿子也不会罢免他们的职务,皇额娘何必因几个不成器的东西气伤凤体?”</p>

他觉得人没死,只是被革职以及将贪墨的东西吐出来,不仅留了乌雅家全族上下的性命,且还没有牵连其他族人丢了官职,难道他还不够照拂乌雅家吗?</p>

其他包衣家族可是全族获罪,哪怕没参与此事的,也都被流放了。</p>

太后还想如何?难道让他放过乌雅家那些犯了事的人,权当什么都没发生过?</p>

他若真的这么做,置大清律法于何地?置祖宗规矩于何地?置皇权于何地?</p>

这大清的江山姓爱新觉罗,可不是姓乌雅,爱新觉罗家的人犯了此罪,他都不一定会轻易饶恕,何况还只是一个区区乌雅氏。难不成乌雅氏妄想踩在他爱新觉罗氏头上?</p>

若是他许了此事,那简直就是倒反天罡,日后他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p>

皇帝的话落在太后耳中,简直如同针刺般难受,她差点眼前一黑昏厥过去。</p>

按着皇帝的意思,合着她还得感谢他对自己外祖家“高抬贵手”,没把事情做绝?</p>

她算是看明白了,这个大儿子早已是个冷血无情的帝王;偏偏最得她心的小儿子又被幽禁在皇陵,无法相助;至于其他人,更是靠不住的墙头草。</p>

皇帝铁了心要整治包衣家族,谁又能违逆他的心意,就连她这个亲额娘都不行。</p>

此事上朝臣们皆选择缄默,毕竟包衣是皇家的奴才,皇帝要处置自家的奴才,同他们又有何干系;而宗亲们知道包衣奴才犯下的这等大罪,只会趁机彻查自家府里的包衣奴才,不落井下石就算是好的了,哪里还会求情?</p>

太后缓过一口气,原本打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试图让皇帝收回成命,至少放过乌雅家及与之交好的其他包衣家族。</p>

然而,当她抬眼看向皇帝,迎上那双冰冷却不容置喙的眼睛时,所有的话语都哽在喉间。</p>

那一瞬间,她明白自己根本劝不动这个儿子,因为他不仅是她的儿子,更是大清说一不二的君主。</p>

若她执意施压,以她对皇帝的了解,他极有可能做得更绝情,连对乌雅家现有的宽容都会一并撤回。</p>

太后闭了闭眼睛,神色有些颓然。</p>

眼见事情再无转圜余地,太后挥手要将人赶出去:“皇帝既然已下了旨,哀家便是再说什么,想来你也未必会听。既然如此,那皇帝便走吧,哀家累了,要歇息了。”</p>

她声音低缓,带着几分疲惫,却也透出深深的无奈。</p>

停顿片刻,她心灰意冷地补充了一句:“皇帝才是大清的君主,左右……哀家是管不了你了。”</p>

皇帝的目光落在太后的脸上,看到她那副仿若万念俱灰的神情,他的心头泛起阵阵波澜。</p>

他不禁想起在额娘心里,最重要最疼爱的儿子始终是十四弟,甚至连乌雅家的人,在她心中的分量也超过了自己这个亲儿子。</p>

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他的亲额娘隐约有“兄终弟及”的盘算,显然从未将他这个儿子放在心里。</p>

这般复杂的情绪交织成怒火与悲伤,最终化作一句冰冷的话语从他口中吐出:“皇额娘身子不好,还是多保重身子为宜。这些污糟之事,日后还是少操心为好。”</p>

太后闻言脸色骤然变白,嘴唇微颤,声音里夹杂着惊怒与不可置信:“你要软禁哀家?”</p>

然而,皇帝却轻笑了一声,眼神愈发幽深,“儿子哪敢如此不孝?儿子只是想提醒皇额娘,倘若您的身体此时抱恙,儿子的名声恐怕会更加难堪。坊间本就传言儿子得位不正,若是因此再受牵连,只怕儿子会郁结成疾,甚至做出些难以预料的事来纾解胸中的苦闷。”</p>

太后顿时明白了话里的深意,如果她在这个时候抱恙,那么皇帝极有可能会对乌雅家下手,甚至会危及老十四的安危。</p>

想发火,可皇帝的话正中了她的软肋。</p>

她只得努力压下内心翻涌的怒火,深深吸了一口气,勉强扯动嘴角,挤出一抹苦涩的笑容,“皇帝的意思,哀家明白了。哀家的身体无碍,你无需挂心。”</p>

“皇额娘一切安好,儿子也就放心了。”皇帝缓缓起身,拱手施礼,面上依旧挂着那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笑意。</p>

随后,他又补充道:“至于那些包衣奴才犯下的罪行,皆属杀头的大罪,且事关社稷,此乃政事。儿子深知皇额娘的忧虑,但祖宗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因此儿子只能依着祖宗的规矩与大清的律法行事,还请皇额娘体谅。”</p>

言罢,他转身离去,留下一室寒凉。</p>

待皇帝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殿门外,太后再也支撑不住,气喘连连,身体也软了下来。</p>

竹息急忙扶住太后,一边小心翼翼地替她顺气,一边低声劝慰:“太后,您别生气,气大伤身啊!”</p>

太后伸出手指向殿门,手也因愤怒而剧烈颤抖着,声音嘶哑而悲怆:“竹息,你听见了!他、他居然敢威胁哀家,真是哀家的好儿子啊!”</p>

“太后,您别急,当心伤了身子!”竹息满脸忧色,想让人去传太医,可转念一想皇帝刚才的话语,便只得生生压下念头。</p>

皇帝前脚刚离开寿康宫,太后后脚便召来太医,岂不是让皇上更加不满?</p>

于是,她只能柔声劝道:“太后,容奴婢斗胆多句嘴。皇上既已下旨惩处那些包衣,自然不能再收回成命。若是贸然更改旨意,那便是朝令夕改,会损害龙威。况且,皇上今日来了一趟寿康宫,若此刻改旨饶过乌雅家与其交好的其他包衣家族,这明摆着是听了太后您的意思吗?如今事情闹得满城风雨,若皇上真改了旨意,无论此事是否出自您的授意,旁人定然会认为是您插手所致。世祖爷早有明谕,后宫不得干政。如此便是给的朝臣与宗亲弹劾您的借口,不仅对您不利,他们或许还会对乌雅家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局面才真的不可收拾啊!”</p>

太后静静地听着,胸口起伏不定,眼神空洞而黯淡。</p>

良久,她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低声道:“竹息,哀家累了,扶哀家去休息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