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母子关系降冰点(1 / 2)

这几日宫中的气氛凝滞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每个人的胸口都压着一块无形的石头,皆是惴惴不安。</p>

没被波及的宫人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对就被侍卫抓走。</p>

这样大的阵仗,皇上到底要做什么?</p>

众人心里揣测不已,却无人敢多言一句,都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宫里,等着这场风波过去。</p>

看着宫里的奴才一个一个减少,华妃心头很是不安,她提拔起来的内务府太监总管黄规全也被抓走了,这于她而言无疑是不小的打击。</p>

她怕黄规全在受刑之后会撑不住,胡乱开口说出些不该说的话。</p>

若是皇上听信了那些胡话,哪怕只是有一分的怀疑,却因此对她心生芥蒂,那就不好了。</p>

而皇后那边,亦是忧心忡忡。</p>

身为一国之母,她的耳目自然比其他妃嫔更为灵通,知道的事情也多一些。</p>

眼下宫里的包衣奴才牵涉了截留贡品、贪污瞒报,卖官鬻爵、插手皇嗣等事,闹得后宫混乱、满城风雨,她难免担心自己手底下的人是否会牵涉其中。</p>

一旦皇上的人查出什么蛛丝马迹,她手底下的人若是真被抓到把柄,这样的杀头的大事,她是不会保他们的。</p>

更让她忧虑的是,眼看着皇上打算清洗宫中的宫人,被牵连到的奴才必定不少,那她手里的可用之人怕是要大幅减少。</p>

到那时,她想要继续在暗中布局谋事,必然再难如从前般方便了。</p>

这种步步逼近的危机感,如同无形的锁链,将她缠绕得愈发不安。如今她只盼着手底下的人都不曾参与进这些杀头的事才好!</p>

转眼事情渐渐过去,众妃嫔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宫里凝重的气氛也渐渐缓和下来。</p>

各妃嫔身边以及宫里空缺的宫人,很快就有从盛京调来的大批的包衣填补上了,此事一看就是皇上有备而为。</p>

虽说这些新补上来的宫人一时用着不趁手,但好歹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各宫小主将就着也就应付过去了。</p>

宫外被抄家的包衣家族或死或贬或流放,而那些抄出来的银两数目之巨,竟堪比国库将近一年的税收!</p>

更别提那些皇帝连见都没见过的珍稀贡品,也都堆在这些包衣奴才的库房里。</p>

皇帝看着这些也原本属于国库和他私库的财富,身上散发的寒意让人不寒而栗,也让大殿内的空气都仿佛染上了一层冷霜。</p>

被怡亲王举荐一同办理此事的恒亲王站在一旁,嘴里发出啧啧声,脸上带着几分惊叹与思索。</p>

他未曾料到这些包衣奴才竟如此大胆,藏污纳垢到如此地步。</p>

这也让他暗自盘算着,等回府后一定要让管家也去查查自家府里的那些包衣奴才是否也中饱私囊,有没有借着他的名头在外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免得日后连累他。</p>

若是真查出来,那些抄出来的银子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都是他的进项呢!</p>

再者,上行下效,皇上都已经动手清理这些“蠹虫”了,他作为臣弟少不得表个态,自然也是要毫不容情处置那些个胆大包天的包衣奴才,以示对皇兄的支持。</p>

怡亲王担忧地看了一眼面色阴沉的皇帝,出声劝道:“皇上切莫为此等奴才气坏了龙体,实在不值当。幸而发现及时,未让他们将大清的根基蛀蚀殆尽。然此事也警醒了咱们,往后对内务府与包衣奴才的管束需更加严格,方能杜绝这样的事再度发生。”</p>

皇帝闻言点点头,调整好了情绪,将从那些包衣家中抄没来的银两拿出一些,分别赏赐给恒亲王和怡亲王每人一万两,以此嘉奖他们在这件事上办事妥当。</p>

这一举动不仅缓和了恒亲王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更是让恒亲王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从前这样的优待唯有十三弟能得,如今他倒是跟着沾了光。</p>

三人正商议着让宗亲们都去彻查各自府中的包衣奴才之事,这时太后让人来请皇帝前往寿康宫一趟。</p>

皇帝看了一眼两个弟弟,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无奈。</p>

然而,纵使不愿面对,太后那边终究是需要交代的。</p>

他挥了挥手,示意两人退下。</p>

老五和老十三极为识趣地躬身告退,心中却忍不住感慨,皇上这一趟去寿康宫显然不会轻松。若是太后因气恼而病倒,只怕他又会被背上“不孝”的名声。</p>

但话说回来,抄这些包衣奴才所得的收获如此丰厚,谁又能不动心?</p>

倘若换作他们自己,恐怕也会这么干!</p>

临走前,老十三担忧地回头看了皇帝一眼,见他神色沉静,似是想好该如何面对太后的责问,这才放心下来,与恒亲王一同离开。</p>

一进寿康宫,皇帝就看到太后脸上笼着一层阴翳的寒霜。</p>

他神色泰然地走上前去请安:“皇额娘吉祥,不知叫儿子前来所为何事?”</p>

不待太后开口示意起身,他已经自顾自地坐到了一旁,姿态闲适,也不说话。</p>

见状,太后重重拍了拍桌案,冷声道:“皇帝,你这是在做什么,抄你外祖家吗?皇帝好大的龙威,这么大的事,竟然也不跟哀家说一声!”</p>

说罢,她怒火直冲天灵盖,随即胸口起伏不定,捂着胸口咳嗽起来。</p>

竹息见状,连忙上前替她轻拍背部,为了缓和这对母子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只得婉言劝道:“太后息怒,想必这些奴才该是犯下大错,皇上才会出手惩治。皇上未将此事告诉您,也是怕您气坏凤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