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难怪自皇后“病愈”后,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在这等着呢!</p>
皇帝听到赵太医此言,所想的却与安陵容不同。他脸色骤然一凛,眉心深锁,周身气息陡然阴沉下来。</p>
他记得在世祖一朝,那时曾有人利用前朝秘药暗害八旗将领。世祖下旨彻查,凡搜到前朝秘药一律销毁。</p>
这些毒药有的无色无味,有的连银针也检测不出来,有的甚至能在无声无息间夺人性命,连太医都难以察觉。如此诡异而可怕的东西,谁人不惧?</p>
好啊,真是胆大包天哪!</p>
只怕是当初负责搜查这些毒药的人中,有人私自截留藏了这些前朝秘药,否则本该销声匿迹的东西,又怎会出现在他的后宫之中?</p>
这些人阳奉阴违,究竟意欲何为?倘若有朝一日,看他这个皇帝不顺眼了,是不是也会悄悄将这样的毒药用在他身上?</p>
他的后宫当真是藏龙卧虎啊!连这样的秘药都有,真是不容小觑呢!</p>
今日之事决计不可轻纵,必须彻查到底。否则,如若有一天这种秘药真的被用到他身上,那岂不是笑话?</p>
敛下思绪,皇帝凝眸看向赵太医,声音低沉而带着迫人的威压:“此药服下后,会有何症状?”</p>
赵太医略一迟疑,斟酌着答道:“此药初用时,只会令人感到困倦无力,渐渐地愈发嗜睡,最终会陷入睡梦中,再也无法醒来,因此得名‘黄粱一梦’。”</p>
他话音刚落,一旁的灵之已是脸色惨白,嘴唇微颤,喃喃道:“小主有孕在身,平日本就嗜睡。若真中了这药,怕是难以分辨察觉……这幕后之人,当真是心思缜密、手段高明啊!”</p>
赵太医神色微变,急忙向皇帝请示:“回皇上,为防万一,微臣需取些小主的血仔细查验。”</p>
皇帝微微颔首,示意准许。</p>
安陵容也不多言,忙将伸出去,让赵太医取血。</p>
赵太医另取出银针,轻巧扎破安陵容的指尖,挤出血滴,放入洁白的瓷碟之中。</p>
随后,他又从药箱里取出药粉,取了一些放入碟中,细心搅拌,再放在一旁静置。</p>
随着时间推移,瓷碟中的血液逐渐凝固,颜色正常加深,却未有其他异常。</p>
赵太医长舒一口气,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躬身对安陵容道:“恭喜小主,小主体内并未沾染‘黄粱一梦’。”</p>
听到此言,安陵容紧绷的神情逐渐松懈,与皇帝交换了一个安心的目光,殿内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了几分。</p>
皇帝心中依旧惦记着前朝秘药之事,毕竟此事关乎他的安危。只是,宫中通晓前朝秘药的太医恐怕屈指可数,如此看来,赵太医还需加以重用才行。</p>
只是,这事终究发生在后宫,若是传扬出去,让外人知晓他的后妃之中有人私藏前朝秘药,甚至用以谋害怀有身孕的妃嫔,那不仅仅是折损皇室颜面的问题,也会令他龙颜尽失,更会引发前朝与民间的暗潮涌动。</p>
毕竟,前朝秘药出现在后宫,本就容易滋生猜忌与风波,若有心人借此煽风点火,势必会动摇民心,也会影响到大清江山的稳固。</p>
因此,前朝秘药一事必须彻查,却不可大张旗鼓,只能暗中进行,知晓内情的人也决不能多。</p>
赵太医恰好知晓此事,那么由他协助清查,最为合适不过。</p>
思及此处,皇帝缓缓开口,对赵太医道:“柔贵人此胎能如此安稳,也是你悉心照料,你可想要什么赏赐?”</p>
赵太医心头一凛,忙掩下眉宇间的忐忑,躬身垂首道,“这皆是微臣分内之事,断不敢居功。”</p>
安陵容抬眸看了皇帝一眼,暗暗猜测他此话的用意。忽然,一道灵光闪过,她恍然明白了他是用意。</p>
这前朝宫廷秘药出现在大清后宫一事,牵涉甚广,不仅关乎皇帝的安危,更是皇家的丑闻。</p>
尤其是民间“反清复明”的组织层出不穷,大清后宫有人使用前朝秘药一事若是传出去,只怕又是一场骚乱。</p>
所以,为保江山稳固,皇帝绝不会允许此事外传。然而,又涉及他的自身安危,他又岂会轻易揭过?</p>
查,自然是一定要查的,但只能暗中进行。</p>
正好,眼前的赵太医,既是此事的知情者,又深谙医理,无疑是配合粘杆处清查此事的最佳人选。</p>
想明白皇帝的用意,安陵容微微一笑,轻声接话:“皇上,臣妾常听闻赵太医医德仁心,不仅为宫女太监治病,还常常施药救助穷苦百姓。况且正如皇上所言,若非赵太医尽心尽力地照料,臣妾这一胎也不会如此安稳。这的确是赵太医的功劳,实该好好赏赐才是。”</p>
皇帝闻言,转头看向安陵容,眼中掠过满意之色。不愧是她喜爱的女子,不仅聪慧通透,还与他心有灵犀,无需多言便与他配合默契。</p>
所以,他这般疼爱她也是有原因的,宫里能合他心意的女子不多,容儿却是其中最让他喜欢的。</p>
赵太医的眼皮微微颤动,心中满是忐忑。他实在猜不透眼前这两位主子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那所谓的赏赐听起来竟似一道催命符一般,让他惊惶不安得很。</p>
他一时间陷入两难,不知该如何答话才好。</p>
安陵容见他如同被定住一般,显然明白他内心的挣扎与惊惶。她准备卖赵太医一个人情,才好将他的心完全收拢。</p>
是以,她轻笑一声,语气缓缓地说道:“皇上,臣妾听闻赵太医家中有两子。长子随赵太医学医,准备继承赵家的衣钵;还有一稚子,甚是聪慧,在读书一道颇有才学。只是碍于出身问题,一直寻不得名师。臣妾觉得,这般聪慧的孩子,若是因此耽搁了,实在可惜。”</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