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之后年羹尧成了川陕总督,也不至于防备成这样吧。毕竟军权可是握在先帝手里的,没有先帝的命令,年羹尧轻易是不能调遣大队人马的,更遑论其他。难道那会儿华妃生了阿哥,年羹尧还能领着川陕地区的人来造他一个亲王的反不成?</p>
年羹尧到了雍正一朝,才被雍正帝加封了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职。之后又加封太保衔,旋即晋封三等公,也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西北的大部分军权,成了后来看到的自负狂傲模样。</p>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会有防备年羹尧势大,想要扶持华妃之子夺权,更合理些吧。可话又说回来了,身为帝王,手里握着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军权,怕一个臣子会扶持外甥夺权,也属实有些懦弱无能了。</p>
提前五六年就开始防着年羹尧日后可能势大会夺权,这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也未免太奇葩了些。都还不是皇帝呢,也不一定会是皇帝呢,就担心这些没影的事,这还是太清闲了,没事找事。</p>
皇后和太后鼓动皇帝除了华妃肚子里的孩子,多少还有个说法。毕竟这姑侄俩见他这么宠爱华妃,也怕华妃生下的阿哥以后会成为雍亲王世子继承爵位,以后对乌拉那拉氏就没了助益。</p>
可一个参与夺嫡的皇子,一个在众多兄弟中谋算多年的亲王,竟然就被这姑侄俩几句话就给忽悠住了,并且还深觉有理,然后就同意了。</p>
这真是让安陵容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p>
或许这是因为编剧是带着上帝视角,知道皇帝以后一定会继位,所以编写出来的剧情才带着这样大的漏洞。可身处剧情中的人物,按理说那会儿的皇帝并不知道自己日后一定会胜出,他这么做就显得不合理了。</p>
还有,剧中的皇帝被塑造成一位疑心深重的帝王,那份猜忌如同阴云般笼罩在朝堂之上,朝臣几乎无人能够逃脱他的猜疑。</p>
然而,每当事情牵扯到后宫,牵扯到女主时,这份敏锐的疑心便大打折扣了。虽说他也并非全然没有疑心过甄嬛,只是这点疑心与他所表现出来的并不相符,且总会被甄嬛轻几句话便轻易地揭过。</p>
不得不说,女主的光环实在太过强大,以至于连帝王的疑心病都能在这光环下没了往日那般的深重。</p>
唉,有时候安陵容心底总会泛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觉得剧中所谓的“九龙夺嫡”的战役里水分太多。连最后胜出之人,都让人如此的无语,那输在这场权谋之战中的其他皇子们,岂非更是愚不可及?</p>
这么一想,似乎也没错。毕竟八王九王陷害皇帝的方式居然是让他睡了一个貌丑无盐的宫女,让他被先帝训斥一顿就完事了。</p>
这就很……</p>
如此看来,其他阿哥的智商果然也不高。倒是让她生出一种错觉,要是她参与这场夺嫡之争,她也能赢的感觉。</p>
最可笑的是,皇帝明明对果郡王心存忌惮,既不喜他,又嫉妒他曾经被先帝格外疼爱。可果郡王在后宫中随意走动、如入无人之境时,皇帝竟又浑然不觉有任何不妥,甚至还放任不管。</p>
这就好比安陵容在职场工作时,有一位令她十分不喜且很是反感的女同事,且那为女同事比她年纪轻貌美,不仅家世好,且才华与能力兼备,两人还处在竞争的关系之中。</p>
然而,她竟然让这个女同事自由进出自己的家,甚至将自家钥匙也交予对方,随后安心去加班,留下这位女同事与自己的丈夫在家中一同看电视、闲话家常。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其他人知道了,都不知是该说她究竟是心大,还是愚笨了。</p>
就问这事离不离谱?</p>
皇帝的两个弟弟,一个老十四,一个老十七,都是他忌惮且妒忌之人。毕竟剧里的这两个弟弟都得了他可望而不可求的父爱和母爱。</p>
老十四参与了夺嫡,且深得太后疼爱,并且是个在军事上颇有才华与能力之人,所以皇帝登基后将他幽禁在皇陵。</p>
老十七得先帝疼爱,且骑射是先帝亲手教导的,先帝还曾生出过将皇位传给老十七的想法。这个弟弟同样也是个才华与能力并重之人,结果皇帝一边忌惮他,一边又纵容他在自家后花园乱走。</p>
想要体现手足情深,也不是这么个体现法呀!</p>
对同母弟弟那么狠,对异母弟弟一边忌惮着,一边又放纵着,这操作也是够迷的。</p>
安陵容还记得剧中去圆明园避暑时,有一次皇帝在九州清晏设了宫宴。宴席期间甄嬛出去透气,然后就穿着花盆底从九州清晏一路步行穿过偌大的圆明园,然后走到先帝的畅春园,又在畅春园的桐花台与果郡王相遇,这事也是有够离谱的。</p>
她没记错的话,这九州清晏在比较靠近圆明园正门之处,而畅春园在圆明园的南面,这距离也不近吧。走路也得花半个小时以上,更何况穿着花盆底只会走得更慢。</p>
桐花台是先帝给他最宠爱的舒妃修建的,总不可能不修在自己的畅春园里,反而修在儿子的圆明园里吧。所以,可以肯定这桐花台必定不在圆明园里。</p>
那么这一来一回,加上与果郡王聊天的时间,甄嬛起码出去得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其他人就不说了,皇帝居然也没怀疑吗?</p>
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有宫门互通,这宫门平日里要么被锁着,要么有侍卫看守着,总不可能让宫门就这么开着,也没个侍卫看守,不怕刺客悄悄摸进来行刺吗?</p>
皇家园林的守卫不可能这么松懈吧?</p>
要是通往畅春园的宫门关着,那甄嬛也去不到桐花台。甄嬛去了,就证明是开着的,有侍卫看守着的情况下,安陵容只能说甄嬛与她的婢女可真牛,竟然能隐身从侍卫眼皮子底下穿过圆明园的宫门,然后又穿过畅春园的宫门,仿若无人的去到桐花台,还无人发现。</p>
还有一次,果郡王深夜了不回自己的府里,也不回自己的凝晖堂好好待着,反而留在御花园荷花池的小船上,那御花园似乎也算是内宫,离妃嫔们住的地方不远。</p>
这些侍卫巡视可真不仔细,那么大个人留在宫里也不曾察觉。还有这皇帝也真是心大,也不怕果郡王留宿在宫里会与妃嫔私通。</p>
可能是为了剧情发展,也可能是为了促成果郡王与甄嬛的情缘,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都一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忽略这些不合理之处。</p>
也可能编剧与导演已经尽力让这些不合理与矛盾之处自洽了,但依旧圆不过来。</p>
要安陵容说,若是导演不将这剧情套在雍正一朝,拍成架空的朝代,应该就要合理得多。可能是导演觉得若是拍成架空朝代,一来观众没有代入感,二来那会儿正是流行拍清朝的雍正皇帝,所以赶个潮流,这才套在了雍正身上的吧!</p>
唉,雍正朝那么大一个“常务副皇帝”,存在感极强的怡亲王都给蝴蝶掉了,其他的事也只能这么着了,谁让这部剧是围绕着甄嬛这个女主来发展的呢?不合理也只能忽略啊,不然还能怎么着呢?</p>
真要这么去较真,那许多影视剧都不能看了。至少这部剧在此类影视剧里已经是佼佼者了,至少这部剧已经尽量让剧情合理了,至少这部剧演员们的演技已经很到位了……</p>
……</p>
<i>送我一朵小花花</i>就是说一说看剧时觉得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请别喷啊。这部剧自然拍得很不错,就是觉得若是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改一改,也不一定要按着原著去强圆,那这部剧就很奈斯了。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点想法,且我也没有那个能力与本事指点谁,就当是我瞎说的,别骂我呀!拜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