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稚语喧街碎桂香(1 / 2)

> 青石曲巷沸童谣,</p>

> 纸鸢断线挂柳梢。</p>

> 笑指檐角初弦月,</p>

> 争说蟾宫玉兔娇。</p>

> 半块酥饼掌心烙,</p>

> 指间糖屑黏衣袍——</p>

> 忽觉苔阶影沉滞,</p>

> 再买五仁待月高。</p>

</p>

---</p>

</p>

一碗葱油拌面下肚,连汤带水呼噜个精光,胃里踏实了,身上也暖了。</p>

先前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和混乱,似乎也被那浓郁的葱油蒜香和胖子咋咋呼呼的抢食声给冲淡了,像水汽一样蒸腾在厨房暖烘烘的空气里。 </p>

吴邪把空搪瓷盆往灶台上一撂,抹了抹嘴。饱腹感带来一种慵懒的满足,也让他更不想待在这方寸之间,面对那个吃完面就自动进入“省电模式”、抱着手臂靠在门框上望天、仿佛刚才偷蛋边儿的事儿压根没发生过的闷油瓶。</p>

“我出去溜达溜达,消消食。” 他丢下一句,也不管那两人有没有反应,掀开厨房那扇吱呀作响的旧竹帘,一头扎进了上午清亮的阳光里。</p>

院子里静悄悄的。胖子估计是回屋挺尸去了。</p>

张起灵…吴邪没回头,但能感觉到那道沉静的目光似乎在自己背上短暂地停留了一下,又移开了,像掠过水面的鸟影。</p>

他走出院门,沿着熟悉的青石板路慢悠悠地晃。雨后初晴,空气清冽得如同滤过,带着泥土、青苔和远处山林特有的湿润气息,深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像被洗了一遍。碎玉涧的水流声比平日更欢快些,潺潺地响在耳边。</p>

没走多远,空气里的味道就变了。不再是纯粹的草木清气,而是混进了一股子甜丝丝、暖烘烘的香气,像是烤焦的麦芽糖混着某种坚果和油脂的芬芳,丝丝缕缕,勾得人忍不住朝香味的来源张望。</p>

是村东头李婶家的方向。她家院门敞着,门口支起了平时不用的土灶大铁锅,灶膛里的柴火烧得正旺,橘红的火舌舔着漆黑的锅底。</p>

李婶和她家儿媳妇正围着锅台忙活,手里拿着长长的木铲,在锅里搅动着什么。那股诱人的甜香正是从那口大锅里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的。</p>

炒米?炒花生?还是…炒月饼馅儿料?</p>

吴邪脚步顿了顿,远远看着。快中秋了。时间过得真快。雨村的平静日子,像碎玉涧的水,不知不觉就淌过去了。</p>

他继续往前走,那甜香渐渐被另一种更热闹的声音盖了过去。</p>

还没拐过祠堂那棵老榕树,一阵高亢尖锐、几乎能掀翻屋顶的童音尖叫和嬉笑声就扑面而来,中间还夹杂着兴奋的拍手声和七嘴八舌、语速快得听不清内容的嚷嚷。</p>

<i>小宝</i>“抓到了!我抓到了!”</p>

<i>阮明轩</i>“不算不算!小翠姐赖皮!” </p>

<i>李子渝</i>“我的纸鸢!挂树上啦!呜呜…” </p>

<i>小宝</i>“快看!小翠姐跳得好高!”</p>

吴邪循着声音拐过弯,眼前的景象让他忍不住停下了脚步。</p>

祠堂前面那块不大的晒谷坪,此刻成了孩子的乐园。七八个年纪不等、穿着花花绿绿旧衣服的娃娃,正疯跑疯闹着。</p>

一个扎着冲天羊角辫、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小褂子的小姑娘,被围在中间,格外显眼。正是小翠。</p>

她八九岁的样子,个子在同龄孩子里算高的,小脸晒得黑红,眼睛亮得像山涧里的黑曜石,此刻正叉着腰,努力摆出一副“小老师”的严肃模样,但嘴角咧开的笑容和兴奋得发红的脸颊彻底出卖了她。</p>

<i>小翠</i>“安静!安静!听我说!” </p>

小翠的声音又尖又亮,试图压过周围的喧闹,</p>

<i>小翠</i>“我们现在玩‘老师教学生’!我是老师!你们都是学生!要听我的!”</p>

<i>张白玉</i>“小翠姐!我要当班长!” </p>

一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立刻举手。</p>

<i>张秋沁</i>“我也要当!我也要当!”</p>

另一个扎着歪辫子的小丫头蹦跳着。</p>

<i>小翠</i>“不行!班长只能有一个!”</p>

小翠很有原则地挥手,</p>

<i>小翠</i>“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当!”</p>

孩子们立刻乱哄哄地挤作一团,伸出小手比划起来。小翠站在中间,煞有介事地监督,小大人似的喊着</p>

<i>小翠</i>“出慢点!”</p>

<i>小翠</i>“不许耍赖!”</p>

吴邪靠在祠堂斑驳的石头墙根下,抱着手臂看着,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