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关思罕</span>何不换个法子?朝廷出钱,雇佣这些灾民,去修筑他们自己的堤坝,去重建他们自己的家园。如此,灾民有了工钱,可以自食其力,有了活干,便不会胡思乱想。朝廷的钱,也真正用到了实处,一举数得。这……便是我们乡下人说的,以工代赈。</p>
“以工代赈”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赵恒的脑海中炸响。</p>
他呆住了。</p>
水泥修坝,解决了技术问题。</p>
以工代赈,解决了管理和民生问题。</p>
一个技术创新,一个人文关怀,两者结合,简直是天衣无缝的完美之策!</p>
他看着眼前这个柔弱的女子,眼神里第一次出现了除了迷恋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震惊与敬佩。</p>
<span>万能</span>赵恒:娥儿……你……你真是本王的贤内助!</p>
次日早朝,气氛压抑。</p>
群臣还在为黄河水患之事争吵不休。</p>
襄王赵恒出列,将刘娥的“漕运奇策”合盘托出。</p>
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一片死寂,随即便是嗡嗡的议论声。</p>
一个守旧的老臣率先出列反对。</p>
<span>万能</span>老臣:闻所未闻!以妇人之见,行国之大事,简直是荒唐!什么三合土,什么以工代赈,皆是无稽之谈!</p>
附和之声四起。</p>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参知政事寇准,猛地跨出一步,声如洪钟。</p>
<span>万能</span>寇准:王爷,臣只问一句,那‘三合土’之法,可有详细配比?‘以工代赈’之策,可有施行细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