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政事繁杂,千头万绪,他屡屡碰壁,若非当初有徐敬甫在一旁悉心辅佐,为他处理诸多棘手事务,稳定朝局,只怕这龙椅早就坐不稳了。</p>
这些年来,他的心态也渐渐变了。</p>
从一开始的野心勃勃,总想着超越前人,到后来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只是个普通人,没有那般经天纬地的才能。</p>
再到后来,倒也慢慢看开了,觉得能安稳坐住这皇位,守好大魏的江山,也就没什么不好的。</p>
而今日,看着乌托国使者如此恭敬,献上这般厚重的礼物,他觉得自己总算是办了一件漂亮事,实实在在地扬了大魏国威。</p>
这可是足以载入史册、让后世称颂的功德啊!</p>
想到这里,文宣帝收敛了脸上的笑意,神色一沉,缓缓开口道……</p>
<span>文宣帝</span>你们乌托国,先前可不是这般态度。</p>
<span>文宣帝</span>先前伺机侵占我大魏国土,犯下过错,如今只凭这点赔礼,难道就能抵消了吗?</p>
玛宁布闻言,身子微微一颤,脸上顿时露出惶恐之色,连忙低下头,声音也带着几分紧张……</p>
“陛下息怒,这实在是一场天大的误会啊。”</p>
“乌托国国力微薄,小国寡民,如何敢与大魏这等天朝上国相提并论?”</p>
“便是借乌托国一百个胆子,也绝不敢有半分侵略之心。”</p>
“只是过去的事情,如今再去争辩孰是孰非,终究是无济于事。”</p>
他顿了顿,偷偷抬眼望了一下文宣帝的神色,见对方没有动怒的迹象,才继续说道……</p>
“陛下,除了这些礼物,我国国主还特意嘱咐在下,要为陛下奉上一份特殊的赔礼。”</p>
“我国愿意允准乌托国商人在大魏境内开设榷场,以增进两国的商贸往来。”</p>
文宣帝眉头微微蹙起,目光落在阶下的玛宁布身上,语气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p>
<span>文宣帝</span>在我大魏境内开设榷场,这分明是对你们乌托国大有裨益的事,怎么到了你口中,反倒成了赔礼?</p>
<span>文宣帝</span>你们这些乌托人,倒真是会说话。</p>
一旁侍立的太子听了,上前一步轻声道……</p>
<span>太子</span>父皇息怒,依儿臣看,不妨先听听玛宁布使者怎么说,也好知晓他们的具体心思。</p>
玛宁布闻言,连忙伏身跪下,叩首之后才缓缓抬头,语气诚恳地回道……</p>
“陛下明鉴,我乌托国上下,绝无半分觊觎大魏疆土的心思,更不敢有丝毫侵略之意。”</p>
“此次提议开设榷场,于大魏而言,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p>
他稍作停顿,像是在回忆什么,继续说道……</p>
“陛下博览群书,想必还记得史书上的记载,前朝那位贤明的君主,曾特意派遣使者前往西月国,在那里开设榷场互通往来。”</p>
“正是通过这个榷场,前朝得以从西月国习得精湛的牧马之术,后来国内战马日益精良,骑兵也变得骁勇善战,成为一时佳话。”</p>
说到这里,他又垂下头去,语气里添了几分恳切……</p>
“我乌托国百姓日子过得艰难,常年受困于贫瘠,不少人至今仍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p>
“若是能蒙陛下恩准,在大魏境内开设榷场,与大魏互通有无,乌托国的百姓便能借此稍稍改善生计。”</p>
“而且陛下放心,榷场每年所得的收成,我乌托国愿意分出五成,悉数献给陛下,以表敬意。”</p>
要说先前那些奉承的话,顶多是让文宣帝听着顺耳,心里舒坦些,却还远远没到能让他真正动心的地步。</p>
可玛宁布最后说出口的那句话,却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恰好插进了这位帝王深藏的心思里。</p>
这几年国库本就空虚,撑得十分勉强,偏赶上华原与润都那场大战,更是像流水一样耗去了不计其数的银两。</p>
谁都知道,养着一支军队最是费钱,粮草、军械、军饷,哪一样都得用银子堆起来。</p>
文宣帝先前会点头应下乌托国的求和,固然有他打心底里不喜欢征战杀伐的缘故,但更深一层的缘由,其实还是这囊中羞涩的窘迫。</p>
国库实在经不起再一场仗的折腾了。</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