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身子可大好了?”纯妃率先开口,声音有些干涩。</p>
</p>
“无碍了。”容音轻轻摇头,目光落在她脸上,直截了当,“纯妃,今日我来,是想问你,那汤羹之事,你可有头绪?每日经手之人,流程细节,你可还记得?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至关重要。”</p>
</p>
纯妃深吸一口气,她知道容音为何而来。这几日禁足,她反复思量,早已将每一个环节在脑中过了无数遍。</p>
</p>
“臣妾不敢忘。”她神色凝重起来,“臣妾每日必亲自看着小厨房的崔嬷嬷炖上汤,所用食材皆是臣妾信任的宫人亲自领取、检查。炖煮过程中,除崔嬷嬷外,仅有她的徒弟小禄子能靠近灶台添柴看火。炖好后,由臣妾的大宫女碧云直接装入食盒,一路不停送至长春宫宫,交到明玉姑娘手中。”</p>
</p>
她语速平稳,条理清晰,显然已深思熟虑:“臣妾起初怀疑是食材源头或被领回后遭人做了手脚,但慎刑司已查过,并无异样。那么问题,最可能出在炖煮或运送途中。”</p>
</p>
容音凝神听着,指尖微微蜷起。</p>
</p>
纯妃继续道,声音压得更低:“炖煮时,崔嬷嬷年事已高,有时会倚着灶台打盹,小禄子机灵,常替她看顾火候。而碧云……她送汤途中,会固定经过御花园西侧的那条小径,那里有一段路较为偏僻,且有一处井台,宫人常在那里歇脚打水。若有人算准时间,在此处拦截,短暂支开碧云,在汤中做手脚,并非难事。”</p>
</p>
她抬起眼,看向容音,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分析光芒,昔日的温婉被一种锐利取代:“娘娘,此人能精准利用臣妾每日送汤的惯例,且对钟粹宫人员作息、送汤路线了如指掌,必是潜伏在暗处观察已久之人。其目的,一石二鸟,既要害皇嗣,又要借刀除了臣妾。”</p>
</p>
容音心中凛然。纯妃所析,与她这几日的隐忧不谋而合,且更为具体。这深宫之中,果然从未真正平静过。</p>
</p>
“小禄子……碧云……”容音轻声重复着这两个名字,以及那条必经的小径。</p>
</p>
“臣妾已失自由,无法查证。”纯妃的语气里带着深深的无奈,随即化为恳切,“娘娘,您如今在明,那人在暗,千万小心。饮食起居,务必让绝对信任之人经手,入口之物,银针试毒不可免,最好……能以活物先试。”</p>
</p>
她顿了顿,眼中掠过一丝极痛之色:“便是臣妾当日送去的汤,娘娘日后若再用,也当……如此。”</p>
</p>
这话由她说出,带着刮骨疗毒般的决绝。她亲手斩断了那份曾经不容置疑的信任,哪怕这信任是来自对方。</p>
</p>
容音看着她,看着她眼底的痛楚、担忧、以及那份急于破局却身陷囹圄的焦灼,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那个困于旧日执念的纯妃,正在这场无妄之灾中被迫淬炼出新的锋芒,而这锋芒,首先对准的是她自己过去的疏失。</p>
</p>
“本宫明白了。”容音伸出手,轻轻覆在纯妃冰凉的手背上,“你的话,我记下了。你自己在宫中,也要万事小心。”</p>
</p>
她的手温暖而柔软,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p>
</p>
纯妃感受着那温度,眼眶微热,重重地点了点头。</p>
</p>
短暂的会面结束,容音起身离去。宫门再次合拢,将内外隔成两个世界。</p>
</p>
纯妃独自站在渐渐暗淡下来的殿内,望着那扇门,心中却不再似前几日那般空茫绝望。她已将所能想到的尽数告知,剩下的,是蛰伏,是等待。</p>
</p>
而走出钟粹宫的容音,迎着傍晚微凉的风,对身旁的明玉轻声吩咐,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p>
</p>
“去查查小厨房一个叫小禄子的太监,还有碧云送汤途经御花园的那段路。记住,要隐秘。”</p>
</p>
“是,娘娘。”明玉低声应道,眼神悄然变得锐利。</p>
</p>
暮色渐合,宫灯次第亮起,将重重殿宇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场无声的较量,已在暗处悄然铺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