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晚要去偷《武穆遗事》。”她抓住赵景云手腕,“山长书房的锁是铜的,钥匙在他腰带上。你明早去折两枝带刺的野蔷薇,插在窗台上。”</p>
赵景云疼得倒抽气:“你要……”</p>
“打草惊蛇。”她冷笑,“他以为我们不知道,才会放松。”</p>
次日清晨,柳清照坐在第一排。</p>
周先生进来时,她看见他袖口有泥——和西院老槐树下的土一样。</p>
“今日讲《忠经》。”他翻开书,“何为忠?”</p>
“忠是士之骨。”她站起来,故意加重语气,“就像岳武穆‘精忠报国’,哪怕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也不会负这山河。”</p>
周先生手指捏紧书脊。</p>
他喉结动了动:“忠是大节,但小节有时也得权衡。”</p>
课堂响起议论声。</p>
柳清照坐下时,看到他鬓角出汗——和昨晚一模一样。</p>
傍晚风裹着槐花香吹进书院。</p>
她刚走到廊下,书童端着茶盏过来:“林公子,先生请你去东厢雅室。”</p>
门虚掩着,茶香混着沉水香扑面而来。</p>
周先生坐在案后,桌上摆着她的策论,朱笔满篇圈“妙”。</p>
“昭儿。”他声音温和,“你昨天问的‘忠义’,我后来想了想……”</p>
“先生是想问我知道多少?”她打断他,搬椅子坐下。</p>
烛火映在她眼里,像两簇火苗,“我只是学生,该知道的,您都教过。”</p>
他摩挲茶盏,釉面被磨得发亮。</p>
他笑了:“你和杨小侠走得近。”</p>
柳清照心跳漏了一拍。</p>
“他脾气烈,又会武功。”周先生端起茶盏,“你这样的文弱书生,还是离他远些好。”</p>
“先生这是关心学生?”她扯了扯嘴角,“我记得您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p>
茶盏“啪”地磕在桌上。</p>
茶水溅在纸上,晕开一团墨渍,像朵败掉的青莲。</p>
他盯着她许久,起身走向门口:“有些事,不是你能左右的。”</p>
门开了条缝,穿堂风卷着他的话飘进来:“小心杨过。”</p>
她望着他背影消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袖中的桂花糖。</p>
糖纸皱了,甜味混着沉水香,腻得难受。</p>
她突然想起昨夜周先生的眼神——不是怀疑,是警告。</p>
“赵景云!”她推开门,语气急切,“去后山折野蔷薇,现在!”</p>
暮色爬上屋檐,她站在围墙边。</p>
风里飘来厨房煮粥的香味,但她只闻到铁锈味——那是她掐破掌心的血。</p>
周先生说“小心杨过”,到底是在警告她,还是提醒他背后的人?</p>
她摸出笔记,月光下,“青莲社”三个字被她画满了交叉线,像一张密网。</p>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p>
柳清照攥紧笔记,转身往赵景云宿舍跑。</p>
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根紧绷的弦,随时会断。</p>
今晚,注定不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