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在书院第一天就和舍友杠上了?!(1 / 2)

第二日晨钟敲过七下,柳清照抱着铺盖站在东斋乙号房门前。</p>

青石板路湿漉漉的,檐角铜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p>

她盯着门上褪色的“乙号”两个字,听见屋里有人翻书。</p>

门开了。</p>

穿月白儒衫的少年靠在门边,眉毛一挑。</p>

脚上的血渍已经擦干净了,但眼神还是冷冷的:“林昭?”</p>

柳清照把铺盖往上提了提,目光扫过他腰间挂着的玉牌——“赵景云”三个小字在晨光里泛着光。</p>

这是新生的身份牌,看来这人就是她的室友了。</p>

“赵兄。”她打了个招呼,抬脚要进门,却被对方挡住了。</p>

“听说你昨天用些歪理糊弄考官?”赵景云语气冷淡,“王夫子最看重经义,你拿市井算学说事,不是捣乱吗?”</p>

柳清照停住脚步,看着他腰间的玉牌。</p>

玉很细腻,是汴京老店“玉润斋”的手艺,她以前做广告时见过——能戴这种玉的人,不是大户人家,就是有来头的读书人。</p>

“歪理?”她笑了笑,“那你说,李文渊改账册是胡闹,还是算学问题?</p>

难道你觉得,学田少了五十贯租银,该用《论语》里的‘温良恭俭’找回来?”</p>

赵景云耳尖红了。</p>

他退了一步让开路,手却攥得发白:“你……强词夺理。”</p>

屋子比柳清照想的宽敞。</p>

窗边摆着两张书案,各放着笔墨纸砚。</p>

她的床在门口边上,赵景云的床靠着后窗。</p>

帐子是素白纱做的,床脚压着一本卷边的《孟子集注》。</p>

小福子从她怀里钻出来,跳上赵景云的书案,闻了闻砚台,又去舔笔洗里的水。</p>

赵景云刚皱眉,柳清照已经把它抓回来了:“这是我养的小兽,不咬人。”</p>

“书院不让养动物。”赵景云语气更冷了。</p>

“它又不占地方。”柳清照把小福子塞进书囊,只露出脑袋,“再说,你那盆兰草也不是书院发的吧?”</p>

赵景云看向窗台上的兰草。</p>

叶子油亮亮的,明显是自己养的,跟书院发的那种粗陶盆完全不一样。</p>

他抿了抿嘴,低头翻书:“你搬你的。”</p>

上课的铜锣响了。</p>

柳清照跟着赵景云穿过连廊,听见身后几个学生议论:“那就是林昭?</p>

把李文渊气吐血的那个。”“听说他是应天府来的,我怎么没见过……”</p>

她低头整理了下衣袖——这件儒衫是小福子咬坏旧衣后,小翠连夜缝的,针脚细密,比书院发的还合身。</p>

只是领口有点紧,勒得脖子痒,提醒她藏在里面的长发。</p>

讲堂已经坐了不少人。</p>

王夫子站在台上,灰白胡子被风吹得飘起来,正往黑板上写《孟子·尽心》。</p>

柳清照选了倒数第二排坐下,赵景云直接走到第一排中间,坐得笔直。</p>

“什么叫浩然之气?”王夫子开口。</p>

赵景云第一个举手:“《集注》里说,浩然之气是天地正气,配义与道,没有这些,就会底气不足。</p>

就像曾子说的,问心无愧,就算面对千万人也敢往前冲。”他说得很有气势。</p>

王夫子点头:“景云说得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