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一撑,“大山,你进去转转,看看余盈在不在里面。”
张大山撇腿下车,“大哥等我信儿。”
万善单脚踩着马路牙子,叼着烟打量七十年代的街道,电线在树杈中间穿过,红砖墙刷白底红字标语。
七十年代的江城在全国也算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街上的穿着各式各样,军装、工装、的确良、布拉吉,不少人裤子上还有补丁。
网图
网图
麻花辫还是这个时代女性发型主流,不然《小芳》歌词里怎么唱辫子粗又长。
麻花辫-网图
很多人也在偷偷打量万善,一米八大个,剑眉星目,五官硬朗。便装军裤,白色的确良衬衫,脚上穿着皮鞋。
七十年代中期流行765皮鞋,猪皮鞋面橡胶底,七块六毛五分一双。万善脚上这双羊皮鞋是皮鞋厂福利,比765猪皮鞋上档次。
万善留意到几个姑娘,脸像剥了壳鸡蛋一样,头发黑密,哪个不比余盈强?
可能他更渴望爱吧,母亲梁秀琴性子大气,略有些粗犷,小妹万荃叽叽喳喳,爱笑爱闹。
余盈有着家里女性没有的小意温柔,还扮演几分娴静。
演戏,女人天生骨子里技能。
张大山走过来,“大哥,嫂……余盈没在里面。”
“没在书店?”
万善抿紧了嘴唇,不在书店能去哪里?
潘良酉家?
应该不会,余盈这人极其注意口碑和形象,跟自己处对象,跑到潘良酉家,那风言风语可就传出来了。
一直到九十年代,家属区外面来个年轻姑娘找你,晚上就会有不少大姨婶子跑你家打听信儿。
“去罐头厂家属院。”
万善抓不到头绪,还是决定去潘良酉家一探究竟。
潘良酉和余盈是初中同学,上辈子余盈把同学录给万善看,里面的人和名字万善扫一眼记住七七八八。
出于男人吃醋的心理,余盈班上的男生全都记在脑子里,潘良酉通信地址是罐头厂家属院。
张大山接过烟,“大哥,你连那男的地址都打听到了。”
万善冷笑着:“大山,在江城,只要我想打听人,就没有找不到的。”
“嘿,大哥就是大哥,走着。”
二十分钟,万善猛地捏住车闸,往后退了两步,前车轮藏在拐角处,“大山看好车。”
“大哥,你看到了?”张大山扶着车抻脖子要去看,被万善推回脑袋,“注意隐蔽,别暴露了。”
万善半蹲着从靠墙的煤棚露出一只眼睛,没错,余盈!时隔四十多年又见面了。
一条麻花辫,碎花粉裙子,脚上白袜子绊带皮鞋,这双鞋是万善用了福利鞋名额才申请到的。
余盈目光温柔和白衬衫胳膊肘打补丁的男人细声细语说着话,潘良酉下穿洗褪色的深蓝色工装,一双黄胶鞋。
相比万善而言,潘良酉更像个文弱书生,身高一米七二左右,身体营养不良显得单薄虚弱。
和余盈一样,潘良酉也是积极扮演知识青年,恢复高考参加第一次考试,连考了三年也没考上。
第一次,考了100多分,说是很久没拿过书,知识陌生了。
第二次,差了录取线120分,日记里余盈还为他祈祷。
第三次,差了160分,纯粹一个混子。
余盈一只手轻轻拉着辫梢,“大潘,你现在找到工作了吗?”
潘良酉借着擦眼镜掩饰尴尬,“余盈,我刚回来,我爸还在踅摸,毕竟,毕竟坐办公室的岗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