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1 / 2)

宁远舟和任如意回到四夷馆已经天黑了,两人在屋顶上聊天聊了很久。</p>

——————</p>

长庆侯府。</p>

李同光拿着师父给的药膏看了好久好久。</p>

自从与师父任如意相认,李同光的性格三百六十度大转变。</p>

下人犯了错可以笑着原谅。</p>

还会赏银子给新来的厨艺。</p>

特意去街上买了香囊把药膏放进香囊里,好好保存着。</p>

还替合县县主初月解了围。</p>

——————</p>

利用二皇子除掉大皇子的计划顺利的进行着。</p>

十六日晚。</p>

镇武将军家宴,大皇子岳父汪国公受邀赴宴。</p>

任如意扮做舞姬去表演。</p>

任如意把下了毒的玉泉玄石,倒给了汪国公品尝。</p>

十七日午。</p>

汪国公卒于府中。</p>

大皇子以为是二皇子做的,大皇子陷害二皇子想谋反,在二皇子府中藏了龙袍,李同光找到了二皇子,二皇子即使换掉了栽赃之物,大皇子的计划做空,还被安帝知道了。</p>

二十五日。</p>

安帝盛怒,下令贬黜大皇子。</p>

“皇长子河东王李守基,自请辞去职守,归沙中部养病,朕闻之甚忧,叹息再三,唯能允之,因两国鏖战,天门关破损良多,此地乃防卫北磐之要冲,朕念及三国盟约,故特令皇二子洛西王李镇业代朕出巡,亲赴监修,详查北磐动向。”</p>

二皇子:“儿臣遵旨。”</p>

——————</p>

回府的路上,李同光和初国公同坐一辆马车。</p>

初国公:长庆侯,今日朝中的局面是你的手笔吧。</p>

<span>李同光</span>小婿体察上意借机进言,请圣上派二皇子巡查天门关,这样一能借三国先帝盟约之事,堵褚梧两国之口,二又可以提防北磐对百姓的侵扰,三还能借这次半流放的态度,让那些总催着立太子的朝臣们闭闭嘴,此所谓一举三得。</p>

初国公:心机不错。</p>

<span>李同光</span>小婿不敢当岳父谬赞,但小婿以为以岳父您的韬略,绝不会希望看到您的爱女以后只能屈居侯夫人之位。</p>

初国公:那你的眼光到最后瞄得多高呢?</p>

<span>李同光</span>贵妃意欲抚养三皇子,而听政太后往往需要一位辅政大臣,小婿身体里流的是李氏皇族的血,却讨厌征战。</p>

<span>李同光</span>若我能掌权,必将还安国和平。</p>

初国公:你的翅膀配得上你的眼光吗?</p>

<span>李同光</span>(作揖)那就请岳父再耐心等待,相信过不了多久,小婿就会向您证明自己的实力。</p>

——————</p>

二十八日晚。</p>

大皇子被贬前往沙中部,汪世子陪同。</p>

途中被任如意追杀,在汪世子晕倒前,栽赃给了二皇子。</p>

大皇子被任如意带到了昭节皇后的陵前,将他灭口。</p>

汪世子醒来后,发现地上有个带有虎头的令牌,是沙东部,拿着令牌找到了邓恢。</p>

邓恢去到昭节皇后的陵前,看到三个人头伫立在那,立马派人去当街找人,他也立马去把此事禀告给了安帝。</p>

安帝发怒,一脚把邓恢踢得老远。</p>

安帝:朕不管什么陶谓!朕只想知道是谁杀了朕的儿子!</p>

安帝:朕的儿子死了!朕养你们干什么!养你们这群狗干什么!</p>

邓恢:臣以为二殿下跟褚国人最有嫌疑,前者是利用倒脱靴的法子借着明显的破绽脱罪,毕竟事发之地有二皇子所属沙东部的虎头标志,大殿下一死,二殿下的太子之位自然稳固。</p>

邓恢:后者则可能是褚国人报复圣上的兴兵之举,至于梧国人,他们的国主还被关在永安塔上,臣以为他们没这个胆子。</p>

安帝:很好,斗走了老大还不算,还想要再斩草除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