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同舟(2 / 2)

重生之凤唳朝阳 诚澈 5419 字 2个月前

</p>

………………</p>

</p>

端妃头七那日,大雪初霁。</p>

</p>

按宫规,妃级以上嫔妃需前往宝华殿,为端妃诵经祈福。</p>

</p>

华妃称病未愈,依旧未出席。皇后禁足,自然也无法前来。高位嫔妃中,竟只有敬妃主持大局,显得有些冷清凄凉。</p>

</p>

甄嬛的“病”也恰到好处地“好转”了些,足以支撑她出席这场法事。她穿着素净的衣裳,外罩着那件略显突兀的玄狐皮大氅,出现在了宝华殿。</p>

</p>

她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件华贵无比的大氅,在此刻肃穆的场合,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彰显着赐予者的恩宠与庇护。</p>

</p>

齐妃、丽嫔等人看在眼里,嫉妒之余,更多了几分忌惮。安陵容默默跟在后面,看着甄嬛那清冷又带着疏离感的侧影,以及那件刺眼的大氅,指甲深深掐入掌心。</p>

</p>

诵经过程漫长而枯燥。甄嬛垂眸静立,心思却早已飞远。端妃的死,像一团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每个知情者的心头。她与华妃虽然暂时脱险,但与皇后的仇怨,已然不死不休。</p>

</p>

法事结束后,众人默默退散。甄?正欲离开,却见敬妃走了过来。</p>

</p>

“莞嫔妹妹身子可大好了?”敬妃语气温和,带着关切。</p>

</p>

“劳敬妃姐姐挂心,已无大碍了。”甄嬛敛衽回礼。</p>

</p>

敬妃目光扫过她身上的大氅,笑了笑:“华妃姐姐待妹妹真是体贴入微。如今六宫多事,妹妹得华妃姐姐如此看重,也是好事。”她话中有话,似提醒,似感叹。</p>

</p>

甄嬛听出她言外之意,垂眸道:“娘娘垂爱,臣妾愧不敢当。如今只愿安心养病,为端妃娘娘祈福,不敢多想其他。”</p>

</p>

敬妃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离去。</p>

</p>

甄嬛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明了。敬妃这是在提醒她,华妃的庇护虽好,但亦是双刃剑,如今她们已是众矢之的,需得更加谨慎。</p>

</p>

回碎玉轩的路上,甄嬛偶遇了同样从宝华殿出来的沈眉庄和安陵容。</p>

</p>

沈眉庄拉着她的手,低声道:“瞧着气色是好些了,但那大氅……未免太过招摇了些。”</p>

</p>

安陵容则柔声道:“华妃娘娘恩宠,姐姐穿着便是。只是如今非常时期,姐姐还需……仔细些才好。”她语气依旧甜美,眼神却有些闪烁。</p>

</p>

甄嬛微微一笑:“多谢两位姐姐提醒,妹妹记下了。”她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安陵容这话,听着是关心,实则暗藏挑拨。</p>

</p>

看来,皇后的触角,并未完全收回。</p>

</p>

………………</p>

</p>

夜深沉,雪光映窗。</p>

</p>

华妃独自坐在灯下,面前摊开着暗卫新送来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端妃死后,景仁宫与宫外几家王府(尤其是敦亲王府)的隐秘联络,以及安插在各宫的钉子近日的异常动向。</p>

</p>

皇后的反扑,比想象中更快,更隐蔽。她正在调动一切残余势力,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p>

</p>

年世兰的目光最终落在“碎玉轩”和“安答应”几个字上,眼神变得冰冷。</p>

</p>

安陵容……这个看似怯懦顺从的棋子,近来似乎活跃了不少。皇后果真还是不肯放过甄嬛这根刺。</p>

</p>

她沉吟片刻,提笔写下一张短笺,没有多余的字,只抄录了一句诗:</p>

</p>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p>

</p>

然后让心腹太监,务必亲手交到莞嫔手中。</p>

</p>

这句诗,看似清高自许,实则暗藏警告——提醒甄嬛警惕身边那些看似柔顺、实则各有心思的“草木”,尤其是那位“何求美人折”的安答应。</p>

</p>

她相信,以甄嬛的聪慧,一定能看懂。</p>

</p>

做完这一切,年世兰才觉得一丝疲惫涌上心头。独自面对皇后的明枪暗箭,周旋于帝王的疑心之间,即便是她,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p>

</p>

然而,当她想到甄嬛那及时的示警,那清亮而逐渐变得坚定的眼神,心中那点疲惫似乎又消散了些。</p>

</p>

至少,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她不再是全然孤独一人。</p>

</p>

那个她一手挑选、一手培养的盟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并且……似乎开始懂得向她回馈温暖与支持。</p>

</p>

这种感觉,很陌生,却……不坏。</p>

</p>

………………</p>

</p>

碎玉轩内,甄嬛在灯下展读华妃送来的短笺。</p>

</p>

看到那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她先是一怔,随即了然。华妃是在提醒她小心安陵容!甚至可能还包括其他看似无害的“草木”!</p>

</p>

她立刻联想到今日安陵容那闪烁的眼神和“关切”的话语,心中一凛。</p>

</p>

皇后的手段,果然无孔不入!</p>

</p>

她将短笺凑近烛火,看着火焰吞噬那墨迹,心中却是一片清明。华妃的提醒来得及时,让她更加警惕。</p>

</p>

同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华妃对她……似乎越来越不同了。不再仅仅是利用和掌控,更添了几分……回护和一丝难以察觉的……交流感?</p>

</p>

她们之间,仿佛有了一种超越利益捆绑的、微妙的默契与联结。</p>

</p>

这种联结,让她感到安心,也让她对前路莫名生出了几分勇气。</p>

</p>

她走到窗边,望着永和宫的方向。雪后的夜空格外澄净,一弯冷月挂在天际。</p>

</p>

华妃娘娘,这条船,臣妾既然上了,便会与您……同舟共济。</p>

</p>

她轻声对自己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