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暗礁(2 / 2)

重生之凤唳朝阳 诚澈 7153 字 2个月前

态度随意自然,仿佛招呼一个常来常往的旧友。</p>

</p>

甄嬛压下心中异样,规规矩矩行礼:“臣妾参见华妃娘娘。”</p>

</p>

“免了。这里没外人,不必拘礼。”年世兰指了指旁边的绣墩,“过来看看这谱子,这几个小节,指法甚是刁钻古怪。”</p>

</p>

甄嬛依言上前,在她指定的绣墩上坐下,接过那本泛黄的琴谱。一看之下,心中微惊,这确是一本极珍稀的前朝孤本,她只在古籍记载中见过名目。</p>

</p>

她收敛心神,仔细看向年世兰所指之处,沉吟片刻道:“回娘娘,此处并非指法刁钻,似是谱子传抄时有误。依臣妾浅见,若将这个‘猱’改为‘注’,再将后面这个‘拨’提前半拍,便顺畅了。”</p>

</p>

年世兰按照她说的在心中默谱,指尖虚按,片刻后眼睛一亮:“果然如此!还是你心思灵巧。”她看向甄嬛,目光中赞赏更浓,“看来本宫这永和宫,日后要常请你来坐坐了。”</p>

</p>

甄嬛垂眸:“娘娘谬赞,臣妾不敢当。”</p>

</p>

颂芝奉上茶点,悄然退下,暖阁内只余她们二人。</p>

</p>

年世兰不再看琴谱,端起茶盏,轻轻吹着浮沫,状似随意地道:“昨日皇上又去你那儿了?”</p>

</p>

甄嬛心中一紧,来了。她谨慎答道:“是。皇上与臣妾说了会儿话,用了晚膳便走了。”</p>

</p>

“嗯。”年世兰抿了口茶,语气听不出喜怒,“皇上喜欢你,这是好事。你也不必总是推拒,‘静养’久了,反倒惹人疑窦。该承恩时便承恩,有了恩宠,许多事情才好办。”</p>

</p>

甄嬛愕然抬头,看向年世兰。她竟然……鼓励自己承宠?她不是应该……</p>

</p>

年世兰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轻笑一声:“怎么?以为本宫会拦着?本宫若要拦你,昨日又何必推你出去?”她放下茶盏,目光变得深邃,“甄嬛,你要记住,在这宫里,皇帝的恩宠是最有用的武器,也是最坚固的盾牌。本宫不需要一个只能躲在碎玉轩的盟友。本宫需要的是一个能站在阳光下,有能力、有资本与本宫并肩之人。”</p>

</p>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惊人的坦诚和霸气:“你的才华,你的心智,都不该被埋没。去争,去抢,去得到你应得的。只有你自身足够强大,我们的……合作,才有意义。”</p>

</p>

甄嬛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华妃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她之前的所有猜测!她不是在培养一个依附于她的傀儡,而是在打造一个强大的、甚至可能与她平起平坐的盟友!</p>

</p>

这种气魄,这种眼光……甄嬛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竟生出几分知遇之恩的感慨和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p>

</p>

“娘娘……”她声音有些哽咽,一时不知该说什么。</p>

</p>

“不必多说。”年世兰摆摆手,打断她,“本宫知道你是个明白人。往后该如何做,你自己把握分寸。只需记住一点,”她目光锐利地看着甄嬛,“你的恩宠,是你自己争来的,与本宫无关。在外人面前,尤其是皇后面前,你我只是普通的妃嫔关系,甚至……可以稍显疏远。”</p>

</p>

甄嬛瞬间明白了她的用意。示敌以弱,麻痹皇后!华妃在下一盘大棋!</p>

</p>

“臣妾……明白。”甄嬛郑重地点点头。这一刻,她真正下定了决心,要与眼前这个女人,绑在同一辆战车之上。</p>

</p>

“很好。”年世兰满意地笑了,那笑容真实了许多,少了几分平时的冰冷,“尝尝这雪梨羹,本宫让小厨房特意熬的。”</p>

</p>

气氛变得缓和下来。两人又讨论了一会儿琴谱,年世兰甚至让甄嬛弹奏了一曲。</p>

</p>

甄嬛指尖流淌出清越的琴音,年世兰闭目聆听,手指轻轻敲着节拍。</p>

</p>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竟显出几分罕见的宁静与和谐。</p>

</p>

直到颂芝进来禀报,说敬妃娘娘来了,有事与华妃娘娘商量。</p>

</p>

甄嬛识趣地起身告退。</p>

</p>

年世兰并未挽留,只道:“琴谱你拿回去看吧,看完了再送回来。”</p>

</p>

“谢娘娘。”甄嬛接过琴谱,行礼退下。</p>

</p>

在暖阁门口,与正要进来的敬妃擦肩而过。敬妃看到甄嬛从华妃宫内出来,手中还拿着东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却并未多问,只是点了点头。</p>

</p>

甄嬛保持恭谨姿态,快步离开。</p>

</p>

回到碎玉轩,她的心依旧久久无法平静。华妃今日的坦诚和野心,彻底震撼了她。她们之间的关系,也从那种朦胧的试探和默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p>

</p>

………………</p>

</p>

敬妃来到暖阁,与华妃商议的是关于今年秋季宫中份例发放的具体事宜。华妃听得心不在焉,只偶尔提点一两句关键,大多数时候让敬妃自己决定。</p>

</p>

敬妃察觉出华妃似乎有些不同,具体又说不上来,只觉她今日心情似乎不错。</p>

</p>

谈完正事,敬妃状似无意地笑道:“方才臣妾进来时,似乎看到莞贵人刚从娘娘这儿出去?”</p>

</p>

年世兰眼皮都未抬,淡淡道:“嗯。本宫得了一本琴谱,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听说她懂这个,叫她来问问。怎么,敬妃妹妹也对琴谱感兴趣?”</p>

</p>

语气疏离,仿佛只是寻常的请教,并无深交。</p>

</p>

敬妃忙道:“臣妾愚钝,于此道一窍不通。只是没想到莞贵人还精通音律。”</p>

</p>

“雕虫小技罢了。”年世兰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好了,若是无事,敬妃妹妹便去忙吧,本宫也有些乏了。”</p>

</p>

敬妃见她下了逐客令,也不敢多留,起身告退。</p>

</p>

走出永和宫,敬妃回头望了一眼那华丽的殿宇,心中疑虑稍减。看来华妃对莞贵人,也并非多么特别,或许真的只是一时兴起。也是,华妃那样骄傲的性子,怎么会真正将一个无宠的贵人放在眼里。</p>

</p>

她哪里知道,这看似疏远的态度,正是华妃与甄嬛想要的效果。</p>

</p>

………………</p>

</p>

接下来的日子,甄嬛依旧深居简出,但不再一味“称病”。皇帝偶尔来,她也能得体应对,渐渐展露才华和性情,虽未侍寝,但圣眷似乎稳步提升。</p>

</p>

她与华妃在明面上,再无过多接触。即使请安时遇到,也只是例行公事般的行礼问安,并无多余交流。仿佛中秋夜宴的提携和永和宫的琴谱探讨,都只是昙花一现。</p>

</p>

然而,暗地里,那种无形的联系却愈发紧密。</p>

</p>

华妃通过颂芝,时常会送来一些东西——有时是一碟新巧的点心,有时是一盆名贵的兰花,有时甚至只是一句关于天气变化、注意添衣的口信。东西都不算特别贵重,却持续不断,透着一种细水长流的关怀和……掌控。</p>

</p>

甄嬛则通过归还琴谱、或是偶尔“投其所好”地送一两本自己抄录的、认为华妃会感兴趣的诗词集子,维持着这种微妙的互动。她会在诗集的某些句子下,用极细的笔做了不起眼的标记,有时是一个点,有时是一道浅浅的线。</p>

</p>

而华妃,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标记,并从中读出甄嬛想要传递的、无法宣之于口的信息——或许是关于某个嫔妃的动向,或许是关于对某些宫务的看法,或许只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情绪。</p>

</p>

这种如同密谋般的、心照不宣的交流方式,让甄嬛在感到窒息的控制感的同时,竟也生出一种诡异的刺激和亲密感。仿佛她们共享着一个巨大的、只有彼此才懂的秘密。</p>

</p>

这日,甄嬛在标记一句关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诗句时,犹豫了许久。最终,她还是在那句诗下,轻轻划了一道线。</p>

</p>

她在提醒华妃,也在提醒自己。如今的关注度,危机四伏。</p>

</p>

翌日,华妃便以“整顿宫规”为名,寻了个由头,重重责罚了两个在背后非议甄嬛“以色邀宠”、“诗才沽名”的贵人,罚了半年份例,并当众申饬。</p>

</p>

消息传来,后宫中对甄嬛明的非议瞬间少了许多。众人再次见识到华妃的厉害和护短(虽然不明所以),也更加摸不透莞贵人在华妃心中的分量。</p>

</p>

甄嬛得知后,坐在窗边,抚摸着琴弦,久久不语。</p>

</p>

华妃用她的方式,回应了她的担忧,也再次宣示了她的保护权。</p>

</p>

霸道,却有效。</p>

</p>

甄嬛发现,自己似乎开始逐渐习惯,甚至……依赖这种强势的庇护了。</p>

</p>

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她却无力,或许也不想阻止。</p>

</p>

而永和宫内,年世兰看着那本被送回来的、带着新标记的诗集,唇角弯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