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总能跟我汇报吧?”
“你要是早跟我说了,我能不动丁义珍?”
这番话,又是想给孙连成戴帽子。
可孙连成马上换上那副委屈巴巴的脸:
“李书记……”
“我真的……很想跟您说。”
“每次发现不对劲,我都想出手拦住丁义珍。”“可您不是给丁义珍开了绿灯,让他有特别权限吗?”
“为了光明峰项目顺利推进。”
“您亲口批准他拥有优先权,说一切都要围着这个项目转。”
“结果呢,丁义珍就拿这个权,把我怼了回来。”
“我要是现在跟您反映问题,”
“总得有个凭据吧?”
“不能啥证据都没有,就跑来跟您告状。”
“那不成小人行径了?”
“背后嚼舌根,搞不团结,打击同事?”
孙连成一脸委屈,李达康的脸却僵住了。
他懂了,这人是真不怕事,一点锅都不想背。
面对丁义珍贪腐、外逃的事,硬是不松口。
一点责任都不肯分担。
没办法,孙连成一张嘴,三句话来回绕:
“他是您李达康书记的代表。”
“他的权力是您给的。”
“他能说了算,也是您授权的。”
所有责任,全被他轻轻一推,踢回李达康脚下。
李达康心头一阵憋闷。
无奈,无语,只能沉默思索。
最后,他一叹气,拍了拍沙发扶手。
“坐。”
三人才坐下。
李达康也想通了——想让孙连成替丁义珍背黑锅,没戏。
这事本就不归他管。
至于张树立嘛,纪检那边的责跑不掉,锅已经扣上了。
再纠缠也没用。
他摸了摸下巴,换了话题。
眼下最要紧的,是丁义珍留下的“光明峰开发项目”。
那可是近三百亿的大工程!
现在主事人跑了,项目就像悬在悬崖边,随时可能崩盘。
八年前林城的惨状,随时可能在京州重演。
京州是什么地方?汉东省的省会!
要是投资商一看风声不对,纷纷撤资,项目就得黄。
为了这个项目,李达康当初敢把大权交给一个副市长、一个区委书记。
他对这个项目的看重,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这是他冲刺省长的关键一步。
他绝不能接受失败。
林城的教训,不能再来一遍。
所以——
丁义珍那点破事是小事,光明峰才是命脉!
他调整了情绪,看向孙连成和张树立。
“不管上面怎么查丁义珍这个案子,”
“咱们这边,必须马上动起来!”
“把光明峰项目彻查一遍。”
“做到心里有底。”
张树立立刻应声。
“好,我明天一上班就安排。”
李达康靠在椅背上,缓缓说道:
“监察方面,外紧内松。”
“别把投资商吓跑了。”
这话意思再清楚不过——
表面上查得严,实际上松一点。
张树立一点就通。
“明白,林城的教训,我不会重犯。”
一听这话,李达康忍不住叹了口气。
当年林城项目崩盘,就是因为查得太狠、太急。
现在丁义珍出事,谁敢保证那些商人没送过钱?
真被揪出来,一个个不得跑路?
所以,外紧内松,才能稳住人心。
项目才能继续。
张树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人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摔两回……”
李达康转头看向孙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