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书记知道自己这位孙女婿是个很谨慎的人,不过有调职人民理事工会的经验,他完全可以先斩后奏。
主要也是看得出来,赵繁在内政上其实也有能力,当时成立人民理事工会,谁都不认为他两年就能把沪市改革出来。
事实证明这个孙女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那么难啃的政治运动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适合赵繁的地方,彭书记已经有想法了,不过眼下还是先解决苏大哥这件事吧。
相互认识阶段,大家都觉得小承宇很聪明,等到吃饭的时候,更是见识到他的不凡之处。
一个才四岁的小孩,不仅点出各种饭菜的做法,还有餐具的来源,连一双筷子,人家都能引经据典。
廖青宁稀奇地问赵繁道:“筷子的来源,还有想换的含义,外国幼儿园肯定是没教过,你们怎么想起给他讲这些。”
小承宇进入十万为什么阶段之后,陈敏应付不了,于是让他把疑惑的地方都记下来,等赵繁没工作的时候再问。
赵繁有个类似金手指的电脑,上面有很多他收集的资料,自然能回答小承宇的所有问题,而且还都是标准答案。
他笑着回答道:“很多问题我查过才告诉他,这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后面发现别人都不懂,他又染上了好为人师的习惯。”
小承宇把从赵繁这里学到的知识,又现学现卖告诉别人,年纪还小倒是显得很可爱,赵繁就没有干涉。
不过这种行为,到5~6岁还不改,他还是会进行干预的。
赵德福想到院子里的流言蜚语,试探性地问儿子道:“这次回国你能待多久,能回院子一趟吗?”
自从赵良被调职去了秘密项目,院子里就议论赵家的孩子虽然都很出色,可一个个都离家不回,还不如那些没什么本事的孩子。
有了赵繁这个穿越的蝴蝶煽动,国内的经济情况比历史上好太多了,四合院年轻一辈都找到了工作。
即便是还没毕业,大家也不愁,毕竟附近的农村人都能进城,没道理有城市户口的人还发愁生计。
以前阎埠贵特别抠门,还被举报占别人的便宜,如今他家好几个工人,日子不比何雨柱家过得差了。
要不是彭书记还经常让警卫人员去四合院送东西,赵德福这个一大爷早就被人拉下马了。
赵繁看了一眼彭书记,见对方轻微摇头,立刻就明白关于自己的安排还没决定。
不过回一趟四合院倒是没问题,于是对父亲点头说道:“开完会之后,应该能回一趟的,到时候我让人给你们送消息。”
随即廖青宁就表示,这段时间让赵繁父子俩就住在南星海这边,毕竟陈敏没回来,他一个人怕是照顾不好小承宇。
其实回外交部的宿舍也可以,赵小花为了上学就住在那里,日常打扫得很干净,家属院就有幼儿园。
不过彭书记也提出让父子俩住下,后面的安排也不确定,赵繁只能答应。
这个会议彭书记也是要参加的,第二天爷孙俩就一起出发了,让赵繁没想到的是,大领导竟然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