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问道,
李长青露出一个笑脸:“回老祖宗,可卿生了,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贾母一听也很高兴,
“东府那边添丁进口,真是大喜事啊!等过两天,老婆子亲自过去看看。”
贾政问道:“蓉哥儿,可给孩子取了名字?”
李长青笑了笑,
“我已经想好名字,我下一代取‘土’字辈,我取了一个乾坤的‘坤’字,贾坤。”
“乾坤的‘坤’?合‘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昆仲绵延,家族繁衍’之意,很不错。”
贾政点头。
贾家第一代是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二人是亲兄弟,是 “水” 字辈;
第二代是 “代” 字辈,贾代化、贾代善;
第三代是 “文” 字辈,贾敬、贾赦、贾政;
第四代是 “玉” 字辈,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环;
第五代是 “草” 字辈,贾蓉、贾兰;
第六代是 “土” 字辈,李长青给他儿子取名贾坤。
其实说起来,
贾蓉早已经和荣国府这边出五服了,顶多算是一个家族的,他儿子贾坤就更是如此了。
聊了一会儿孩子,话题又聊到科举。贾政问李长青明年会不会参加会试,李长青给出肯定回答:“孙儿明年准备报考会试,只不过能不能过并无太大把握,全当锻炼一次。”
贾政点点头,
“首次参加会试就通过的,也是极少,除非那些天纵奇才。锻炼一下也是好的,多参加几次,熟悉考场和考题,进而加深学问,未来总有机会。”
随后话题又指向贾宝玉、贾环几个小家伙,
“你们不要懈怠,再有一两年,你们就可以参加童子试,明年学习要倍加努力。”
原本和丫鬟们嘻嘻哈哈说笑的贾宝玉,一下子被怼得小脸垮下来 —— 大过年的,就不能让人痛快点吗,非说这些让人难受的话题。
说完科举,
贾政又想把话题拐向修园子,
李长青不给他机会,起身告辞,理由是秦可卿刚刚生产,那边人手少,需要他回家照顾,随后便离开。
把贾政想好的说辞全都憋了回去,
弄得贾政有些内伤。
他真想教训一顿贾蓉这个不听话的孙辈,可人家现在是东府的当家人,还是贾家族长,他想摆身份也作用不大。
李长青回到宁国府,
其实这边根本没什么事需要他操心,
内事有梦舒她们几个,外事有李大他们负责,
丫鬟仆役一大堆,
各个分工明确,
该做什么都不需要他吩咐。
日子一天天过去,
孩子慢慢长开了,也变得可爱起来,很能吃,奶娘一个劲儿地夸奖,说小公子以后肯定长得壮壮的。
李长青每隔三五日去苏婉那边一趟,
关心一下她的学习情况 —— 这次考会试能不能过,就全看她的了。
转眼正月过去,
会试开始报名,
李长青毫不犹豫地去府衙报了名,准备参加今年会试。
会试一般在二月中旬开考,又称春闱,考试地点是京城顺天府贡院,到时候全国举子都会汇聚京城。会试规格非常高,由礼部主持,主考官、副主考官多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侍郎等高官担任。
会试考试内容,
其实还是那一套:八股文、试帖诗、策论等,
无非就是更深一些,侧重考察经义理解与治国见解。
想想后世考申论,
其实大同小异。
今年会试有传闻,参加会试的举子人数在 4000 人左右,按照惯例朝廷会取 300 人左右,比例大概十几比一,这已经很高了 ——
后世考公一个名额可能上千人竞争。
会试如果被取中,就会参加殿试,
殿试严格来说,就是一个定名次的考试,只考策论。
会试在考房里,李长青可以让苏婉帮他作弊,但殿试在皇宫大殿里,旁边很多人看着,根本没办法作弊。好在李长青并不是真的不学无术,最起码他的水平,还是能在秀才上、举人下徘徊的,
哪怕答得不好,也只能说临场发挥不好,
最起码也是个 “赐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