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p>
荆轲一愣一愣的,“我……”</p>
“先生莫要再说了。”</p>
太子殿下迅速截断他的话,真诚道,“先生的心,孤都懂。”</p>
荆轲:“……”</p>
ber,你都懂什么了?</p>
他眨眨眼,又眨眨眼,余光瞥见史官正激动地奋笔疾书,头顶终于亮起一盏小黄灯,接下了太子殿下的戏。</p>
“不敢当太子殿下盛赞。”</p>
他惭愧道,“轲一介剑士,所求不过行侠仗义、济人困厄,燕太子丹以上卿厚礼待我,赠我以黄金宝马、豪宅美人,轲却未能报其知遇之恩,实在是无颜以对天下,枉有侠士之名矣!”</p>
“先生此言谬矣!”</p>
太子殿下连忙安慰他,“行侠仗义、济人困厄,不过侠之小者,如先生这般心怀天下、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p>
荆轲:“!!!”</p>
“殿下!”</p>
他激动地如同找到了此生的知己,感动地红了眼眶,“能得殿下此言,轲死而无憾矣!”</p>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p>
来日秦国一统天下,后人于秦史中寻得此评语,他荆轲就名留青史、流芳百世了!</p>
“先生无憾,孤有憾。”</p>
她笑道,“愿拜先生为太子洗马,还望先生莫要嫌弃鄙薄。”</p>
“殿下厚爱,柯感怀于心。”</p>
荆轲当然不会嫌弃,秦国太子拜的属官,可比燕国太子拜的上卿值钱多了,只是吧……</p>
他犹豫了下,诚恳吐露顾虑,“轲于燕国游历时,曾与狗屠夫及高渐离结交,视为知己,轲今日此行,若叫燕丹知晓,以他的狭隘心肠,恐会牵连友人啊。”</p>
“这有何难?”</p>
知韫随意地挥一挥袖,“先生大义揭发燕丹之事,孤会暂且封锁,只对外宣称,燕丹狂悖、遣人刺杀秦王,待到燕国国灭、燕丹身死,再将先生之义举昭告天下。”</p>
她露出愧意,“委屈先生了。”</p>
“不敢,不敢。”</p>
荆轲忙道,“轲曾闻秦王与殿下欲以武止戈、开万世太平,轲不才,愿尽鄙薄之力耳。”</p>
奋笔直书的史官终于停笔。</p>
知韫余光瞥见,满意颔首,并在构思着怎么借此事搞宣传。</p>
多好的题材?</p>
被燕国高官厚禄笼络的侠士一进章台宫就对秦王纳头就拜,这是何等鲜明的对比?</p>
秦王的王霸之气藏都藏不住啊!</p>
宣传嘛,得看角度。</p>
想诋毁,就骂荆轲蛇鼠两端,见秦国强盛而降,毫无傲骨。想颂扬,就赞荆轲慧眼识明主,为天下安定、宁愿骂名加身的忍辱负重。</p>
从这方面来说,吹捧荆轲的行为,就是肯定秦国的大义。</p>
何乐而不为?</p>
知韫满意地挥挥手示意史官可以走了,才好奇地询问荆轲。</p>
“燕丹真让你刺杀我啊?”</p>
不应该啊!</p>
怎么着,燕丹也该更恨她爹啊。</p>
“是,也不是。”</p>
荆轲诚实回答,“臣出发前,他尚未想好是要刺杀秦王还是殿下,欲鱼和熊掌兼得,于是臣帮他做了选择。”</p>
知韫:“……”</p>
丝毫不觉得意外呢。</p>
燕丹对嬴政的心理,大概就是同样是曾在赵国为质的质子,甚至当年我比你还要风光,凭什么现在你为大权在握的秦王,我却因你一句话就不得不到秦国为质?</p>
燕丹对她么……</p>
大概就是同样是太子,凭什么她风风光光、无人敢不敬,他却要在咸阳为质、看她和她爹的脸色过日子?</p>
心理不平衡到变态了。</p>
不过……</p>
“那你为何选我?”</p>
难道她很招人恨吗?</p>
“殿下仁善爱民,遍传诸国,如此盛名,想来非虚妄。”</p>
荆轲老老实实地吐露心声,“臣若说刺杀秦王,不仅秦王大怒,殿下亦会恼恨,臣未必有活路。可若臣说刺杀殿下,固然秦王恼怒,但殿下想来会护下臣之性命。”</p>
——就两个能做主的,总得有一个保持在冷静的状态吧?</p>
知韫:“……”</p>
她沉默又迟疑地询问,“燕丹平日,都是怎么跟你说我父的?”</p>
荆轲不语,只一味微笑。</p>
知韫:“……”</p>
OK,懂了,不用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