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连忙将湿透的经书搬到高崖之上晾晒——那晒经的石头,至今仍在原地留存。
随后又把湿了的衣衫鞋袜也晾在崖边,众人或立或坐,或在崖边活动筋骨,只等经书晾干再行赶路。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正将那些从通天河里捞起的经书、衣物一一摊在石崖上晾晒。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经书在微风中轻轻翻动,带着水汽的纸张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不想山坳里,转出几个打渔归来的汉子。
其中一个眯眼瞅了半晌,突然高声叫道:“老师父!你们可是前年打此河往西天取经的高僧?”
猪八戒正蹲在石头上拧着衣袍上的水,闻言猛地抬头,大耳朵一扇:“正是!正是!你是哪里人氏?怎会认得我们?”
“我们是陈家庄的!”
渔夫们放下肩头的渔网,脸上堆起热络的笑,“前年你们打从庄上经过,老猪爷还跟我们讨过吃食呢!”
“哦?陈家庄离此有多远?”猪八戒摸了摸肚子,眼里已泛起光。
“过了这道山冲往南走,约莫二十里地便是。”
猪八戒顿时喜上眉梢,颠颠跑到唐僧跟前:“师父!不如咱们把经书搬到陈家庄去晒!
他那里有屋舍可歇脚,有斋饭可果腹,再叫庄户们帮着浆浆衣服,岂不是比在这荒山野岭强得多?”
唐僧却摇了摇头:“还是在此晒干了便赶路吧,免得叨扰人家。”
几个渔夫见劝不动,便笑着作别,挑着渔网往南去了。
过了那道山冲,正好撞见陈家庄的庄主陈澄,其中一个渔夫连忙喊道:“二老官!前年替你家祭过儿子的那几位师父回来啦!”
陈澄正扛着锄头往田里去,闻言猛地顿住脚步,惊得眼睛瞪得溜圆:“你在何处见了他们?”
渔夫回头指着西北方向的山影:“就在那边山石上晒经书呢,离这儿不过二十里地!”
陈澄哪里还顾得上种田,扔下锄头便招呼了几个佃户,一路脚不沾地地过了山冲。
远远望见石崖上那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近前。
“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身后的佃户们也跟着齐齐下拜:“老爷们取经回来,怎的不到寒舍歇脚?
却在这山野荒地里受这份罪!快请!快请!都到寒舍去!”
孙悟空正蹲在一块大青石上翻晒经书,闻言笑道:“不急,待经书晒干了再去不迟。”
陈澄这才注意到那些湿漉漉的经书,忙问:“老爷这经书、衣物怎会弄湿了?”
唐僧叹了口气,说起前情:“往年多亏通天河的白鼋驮渡,他曾托我问佛祖他的年寿之事。
今年返程又蒙他驮渡,将近东岸时他又提及此事,可我偏生忘了问,因此被他翻入水中,经书、衣物便都湿了。”
陈澄这才明了,却仍是苦劝不已。唐僧无奈,只得叫徒弟们收拾经书。
不想有一本《佛本行经》的边角沾在了湿润的山石上,唐僧起身时没留意,猛地一扯。
“嗤啦”一声竟撕破了,缺了几卷——这便是此经至今不全的缘由。
唐僧捧着破损的经书,懊悔得直跺脚:“罪过,罪过!是我们怠慢了,不曾仔细看护!”
一旁的孙悟空却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师父莫恼!不在此说,不在此说!
只因天地本就不全,这经书本是全的,如今沾破,倒应了‘不全’的奥妙,岂是人力能强求的?”
唐僧听他说得有理,虽仍有惋惜,也只得作罢。
这边陈家庄里,消息早已像长了翅膀般传开。
“取经的圣僧回来啦!”
“就是前年救了陈家儿女的那几位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