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部长坐在一旁,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局面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最后,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会议桌尽头的李明远。
李总工,你怎么看?三方代表几乎同时问道。
李明远环顾四周,平静地说:我认为,技术应该留在发源地。轧钢厂有能力继续提升产能,同时满足各方需求。
这话一出,三方代表全都皱起了眉头。
不可能,军方代表拍案而起,国防需求必须优先保障!
科研也等不起!科学院代表反驳。
那民用工业呢?难道让全国的工厂都停产等待?工业部代表也不甘示弱。
争吵再次爆发,比刚才更加激烈。
这次,矛头都指向了李明远。
李总工,你以为你是谁?军方代表冷冷地说,这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事情!
科学院代表也跟进:技术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你有义务配合上级决策!
工业部代表更是直接:如果你拒不配合,可能会被视为阻碍国家建设的行为!
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剑拔弩张,李明远成了众矢之的。
李明远缓缓站起身,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他,等待他的回应。
各位首长、专家,李明远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电子管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点。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比拇指甲还小的黑色小物件,放在桌子中央: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晶体管,它将在未来取代电子管,彻底改变电子工业的面貌。
在场所有人都困惑地看着那个小东西,显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电子管技术我可以无偿分享,但有一个条件——轧钢厂必须保留继续研发的权利。因为我接下来要做的,是比电子管重要一百倍的技术。
他环视四周,目光坚定:各位如果只盯着眼前的电子管,就会错过更广阔的未来。我需要的不是争夺已有的成果,而是支持下一步的研发。
狂妄!军方代表怒斥,你一个小小的工程师,竟敢对国家机关指手画脚?
不知天高地厚!科学院的一位年轻专家也忍不住了,科学院几百名专家都没能攻克的技术难关,你凭什么说能做到?
工业部代表冷笑:年轻人,不要被几次成功冲昏了头脑。知道什么叫骄兵必败吗?
面对三方的围攻,李明远却保持着超然的平静,只是轻轻敲了敲桌子上那个小小的晶体管:
各位可以质疑我的态度,但历史会证明我的选择。
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怒视着这个不识抬举的年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