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回村(2 / 2)

在刘光天的安排下,全村老少两百多号人井然有序地登上了那十辆大巴车。

孩子们兴奋地趴在车窗上张望,老人们穿着只有过年才舍得拿出来的衣裳,脸上洋溢着既局促又期待的笑容。

车队缓缓驶出山村,奔驰在通往县城的公路上。

对许多村民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坐上有软座的大巴车,更是头一回走出这片生养他们的大山。

县城最高档的"迎宾楼"今天被整个包了下来。

当村民们走进富丽堂皇的餐厅,看着铺着雪白桌布的大圆桌和锃亮的餐具时,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大家随便坐,放开吃!"刘光天站在大厅中央,亲自给老人们夹菜布汤。

服务员鱼贯而入,端上一道道村民们只在听说书里听过的好菜:

油亮喷香的红烧猪脚、白斩鸡、糖醋大鲤鱼……金娣、银娣和招娣三个丫头眼睛都看直了,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糖醋里脊后,脸上顿时绽放出幸福的光彩。

三叔公颤抖地捧着那碗用料十足的佛跳墙,浑浊的老泪在皱纹间蜿蜒:

"活了七十多年,翻山越岭,啃树皮咽野菜的日子都经历过,头一回...头一回吃到这样的席面啊......"

这话说出了所有村民的心声。

席间顿时热闹起来,众人纷纷举杯:

"敬堂哥!"

"多谢天哥!"

"大富家真是祖上积德,来了这么个好堂哥!"

几个老人拉着刘大富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大富啊,你们家这个堂哥,是咱们全村的贵人!"

刘大富憨厚的脸上满是自豪,他望向被众人簇拥着的堂哥,心里涌起阵阵暖流。

林芳华抱着孩子,也在一旁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

刘光天站起身,环视着这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声音温润却坚定:

"乡亲们言重了。就像三叔公说的,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往后,这样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众人连连点头,心里却都跟明镜似的——大富这位堂哥绝非寻常人物。

能让市委书记亲自赶到山沟沟里要人,一个电话就能调来这么多大巴车,包下整个县城最好的饭店,

这样的排场,他们这辈子连想都不敢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刘光天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扶持而非施舍,赋能而非依赖。

他深知人心经不起考验,因此从未直接分发现金,而是通过华兴的团队,将一批批实实在在的物资送到每家每户:

崭新的农具,以及过冬的棉被和粮油。每一份馈赠都旨在提升村民自力更生的能力。

与此同时,他承诺的蓝图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

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如同蜿蜒的玉带,彻底打破了山村的闭塞,将刘家村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

一座崭新的二层楼校舍在村东头拔地而起,里面配备了当时罕见的教学器材,朗朗读书声再次成为村里最动听的旋律。

依托本地资源的山货加工厂也已建成,即将投产,它承载着将山里宝贝变成真金白银的希望。

刘光天用行动告诉所有族人:他带来的不是短暂的财富,而是一个可以靠自己双手创造的、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