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半年的变化(2 / 2)

但是说实话,整体票房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了那么多年,想要因为一部影片让人们有所改观,难,太难了。

但是苏十一在查看各种影评的时候发现。

很多女性已经在觉醒了。

不是之前的她们真的有多蠢,而是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她们,这个世界本可以是公平的存在。

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打破信息差与认知茧房的过程。

当她们开始看见被遮蔽的公平可能性,当“她应该”逐渐让位于“她可以”,改变就已悄然发生..

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也可能会因为一部电影,更可能仅仅是因为某时某刻某地突然的一个想法...

这既是个体对规训的突围,也是社会向多元价值的共振。

尽管《我》这部影片的票房最后才不过9000万,光是投资都大概付出了将近3000万,毕竟郑导各方面要求的是真的细!

整体算下来,也就是刚顾住本儿,没有赔钱罢了,相当于白干一场。

但苏十一乐意,并且为它感觉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部影片拍的很值!

不为利益,只为现实意义,希望每一个没有被家庭真诚对待的女孩子,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而且苏十一也不缺钱啊,钱本就多的花不完,并且手里面赚钱的项目一大堆。

所以直接高价全网聘请优秀编剧,征集和《我》一样的剧本,想拍类似女性觉醒的电影,有钱人多几个烧钱的爱好,怎么了?

不过《我》的女主角,周心蕊,因为这部戏,彻底火了,因为时尚的外观,绝望时爆发的哭戏,彻底走进了娱乐圈。

但可能就是年少时经历了太多,也不止一次的感受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对于突然的爆火,她并没有感到多么兴奋。

甚至抗拒一切走入公众视野的事情。

坚定的不找经纪人,不签公司,不与任何人合作,完全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出去吃饭,甚至门都不想出。

只因为原来求而不得的父母,温柔和善的重新出现在了她的视野中。

自己也从那个叛逆、耻辱的不孝女变成了听话,乖巧懂事的乖女儿。

这个反差让周心蕊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会片刻享受被重视的这个瞬间。

只不过很快又清醒了罢了,所以立马切断了所有的联系方式,彻底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中。

目前唯一让她感觉到快乐的事情,可能也就是经营和小朱、倪可一起负责的网店了。

郑导发现周心蕊的异常后,就明白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因为没有专业学习过表演,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入了戏出不来了。

发现自己的人生还是一塌糊涂,没有办法做到剧中女主那样的洒脱,更完全不在乎任何所谓的家人。

所以自己给自己上了枷锁与界限,钻进了死胡同。

郑导劝不明白后就开始联系了苏十一。

郑导是很愧对苏十一的,一部戏拍了那么长时间,投资方又那么的信任自己,只管打钱,别的一概不管。

最后竟然才只干到了9000万票房,十一作为投资方几乎1分钱没赚,也就赚个编剧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