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祁同伟的觉醒!绝不掺和!(1 / 2)

沙瑞金主持的常委会,节奏明显加快。

以往需要反复斟酌、甚至暂时搁置议而不决的事项,现在往往能在几次交锋后便迅速拍板。

沙瑞金的语气依旧沉稳,但话语中的决定意味更浓。

高育良的补充更加精准,往往能提前堵住可能的异议。

另一边,省政府召开的办公会议,赵达功坐镇主持,李达康列席的次数显著增多。

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上,赵达功的态度愈发明确,批示意见简洁而有力,很少再出现“请省委研提意见”或“报特派员阅示”的字眼。

李达康负责的领域,推进速度明显提升,阻力似乎小了很多。

一些原本需要沙瑞金点头才能动用的资源,现在赵达功签个字,下面的人便心领神会,快速执行。

看似效率提高了。

但细心人不难发现,某些需要省委和省政府紧密配合的工作,推进起来反而比之前更慢了些。

一份关于全省数字经济布局的规划方案,在省委常委会上通过后,转到省政府落实时,细节被修改了十七八处。

修改意见出自李达康授意的专家组,理由冠冕堂皇,旨在更贴合汉东实际,更具操作性。

方案被打回省委办公厅征求意见,沙瑞金看着那几乎被改头换面的细则,沉默了片刻。

只批了两个字:“再议。”

类似的拉锯,在不伤和气的表象下,于各个层级悄然上演。

钟小艾敏锐地捕捉着这些变化。

她按照穆辰的嘱咐,将自己观察到的、听到的、以及通过特定渠道了解到的情况,整理成简洁明晰的报告。

通过那条穆辰留下的、绝对安全的加密通道,定期发送出去。

沙瑞金近期频繁召见各地市一把手,谈话内容多涉及人事布局与重点项目。

赵达功重点调研了几个开发区,对招商引资政策提出了新的调整方向,与省委此前定下的基调存在微妙差异。

李达康与某大型国企接触密切,似在筹划一个超出其分管范围的大型能源项目。

高育良则似乎在暗中梳理省直机关,特别是政法、组织系统的人员脉络。

一条条信息,客观而冷静,不带任何个人色彩,被钟小艾记录下来,传递出去。

然而,信息的另一端,始终沉默。

穆辰没有任何回复,仿佛石沉大海,仿佛他真的已经将全部精力投入了魔都的新战场,无暇他顾。

这种沉默,让钟小艾在尽职履责的同时,心头也偶尔会掠过一丝疑虑。

特派员,他真的还在关注汉东吗?

一个月后,一次看似寻常的省委省政府工作联席会议上,那层薄薄的窗户纸,被捅开了一个小洞。

议题是关于林城市债务化解后续一笔关键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监管。

沙瑞金坚持这笔资金的使用,必须由省委成立的化债督导小组严格审核,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新的风险。

赵达功则认为,化债主体是林城市政府,省里应充分放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过度干预反而会束缚地方手脚,影响化债进度。

双方各有道理,争论的焦点看似是资金监管方式,实则是对林城乃至类似地区主导权的争夺。

会议室里,气氛逐渐凝重。

沙瑞金面色平静,手指轻轻点着桌面。

赵达功端着茶杯,吹开浮沫,语气温和却寸步不让。

李达康几次想插话,都被高育良用眼神制止。

其他常委和列席的副省长、部门负责人,大多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轻易表态。

最终,这场争论没有结果,资金拨付被暂时搁置,决定下次再议。

会议结束后,沙瑞金和赵达功几乎是同时起身,各自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离开会议室,走向不同的方向。

走廊里,两拨人擦肩而过,点头致意,笑容标准,却再无更多交流。

一条无形的界限,在汉东的最高权力层之间,悄然划下。

所有人都清楚,穆辰时代那种超然的、能够强行捏合各方意志的力量,已经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