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博士和钱博士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与凝重。老板的手笔,一次比一次大。
“老板,这投资额度……”陈威廉下意识地计算着成本。
“所以我们需要北方的支持。”张建军看向他,“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土地、税收、外汇结算;甚至部分资金上的支持,比如低息贷款或者配套资金。这份建议书,就是我们的筹码和诚意。”
会议结束后,张建军让其他人先去准备,单独留下了陈威廉。
“威廉,这次你和我一起去。除了明面上的会议,你还要多做一件事。”张建军压低声音,“利用一切机会,接触与会的地方官员和企业代表,特别是那些来自内地电子工业集中区域的代表。听听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最急需的技术和设备是什么,哪些政策卡着他们。这些信息,对我们未来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我明白,老板。”陈威廉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建邦实业高层都围绕着这次北上参会高速运转起来。展示方案反复打磨,建议书字斟句酌,样品精心准备。张建军甚至还让龙五对代表团所有成员进行了简单的背景复核和安全纪律教育。
与此同时,龙五那边也对瑞士公司的监控有了新的发现。对方似乎察觉到了建邦的警惕,暂时停止了激进的网络攻击和直接收买,转而采用更隐蔽的方式,比如通过分析公开财报、追踪供应链、研究技术专利等合法手段进行情报搜集。
这种变化,反而让张建军更加警惕,这说明对手更有耐心,也更专业。
出发前夜,霍英东打来了电话。
“建军,这次去,是好机会,也是大考场。”霍老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多看,多听,少说,但要说到点子上。做事比说话更重要。那边现在,求贤若渴,但也……眼睛很亮。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随时联系我。”
“谢谢霍生,我记住了。”张建军心中暖流涌过。
次日,张建军率领着建邦实业的精干代表团,乘坐火车,跨越罗湖桥,第一次以正式、公开的身份,踏上了北上的旅程。
车窗外的景色由繁华的都市逐渐变为广阔的田野,张建军的心境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座桥,跨过去,就是一片全新的、充满机遇也更复杂的天地。
洽谈会的规模远超预期,气氛热烈而务实。建邦实业的展台因其新颖的产品和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前来咨询洽谈的地方官员和企业代表络绎不绝。张建军带来的那份《投资合作建议书》,更是如同投石入水,引起了高层代表的极大关注。
会议间隙,一位之前名单上司局级干部模样的长者,特意来到建邦展台,与张建军进行了简短而友好的交谈,对建议书的内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嘱咐秘书“跟进研究”。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洽谈会进行到第二天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通过龙五加密的渠道,传到了张建军这里。
消息很简单,却足以让任何投资者心惊肉跳:深圳特区那边,建邦考察小组刚刚圈看好的那块临港工业用地,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因对征地补偿方案不满,开始聚集……
北望之路,并非总是坦途。机遇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最先需要解决的棘手难题。张建军的第一次正式北上,迎来了第一个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