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暗牌与明局(2 / 2)

“张先生,我今天的到访,不代表汇丰银行,仅以个人身份。”对方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却带着审视,“近期银行对贵公司的一些信贷政策调整,在行内部也存在一些争议。”

张建军不动声色:“哦?我以为这是贵行基于风险的一致决策。”

“商业决策总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方委婉道,“但我个人认为,健康的商业环境需要公平竞争。怡和的做法,有些过火了。”

张建军没有接话,等待对方的下文。

“威尔逊先生通过某些渠道向董事会施压,要求彻底断绝你的资金链。但董事会内部也有不同声音,认为这违背了银行的中立原则,且可能损害汇丰在香港的长远利益。”对方缓缓道,“我无法改变既定政策,但我可以透露的是,威尔逊先生自身的融资计划,似乎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他对九龙仓的估值和前景描述,与某些尽职调查结果存在…出入。”

这几乎是在明示了。张建军心中了然,看来他散布的环保风险传闻起作用了。

“谢谢您的坦诚。不知您为何告诉我这些?”

“我希望看到香港商业环境的平衡。过度的挤压,只会带来更大的反弹和不稳定。”对方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绊倒巨人的,可能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

会见短暂而隐秘。送走来客,张建军陷入沉思。汇丰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威尔逊的霸道作风也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信号。

他立刻调整策略,让陈威廉主动接触汇丰内部那些对华相对友好的高管,表达合作意愿,并 subtly暗示怡和计划的巨大风险和自己业务的稳健性。同时,他让龙四将更多关于九龙仓环保和劳工风险的材料,“泄露”给那些正在犹豫的外资基金。

暗牌一张张打出,明面上的局也在悄然变化。

几天后,市场传出消息,那家北美基金暂停了与怡和的融资谈判,要求更全面的风险评估。怡和股价应声下跌。

威尔逊气急败坏,却无可奈何。

张建军趁机加快了吸纳九龙仓股票的步伐,虽然资金依然紧张,但郭广荣的贷款和南洋的利润提供了喘息之机。

然而,他并未感到轻松。台岛机构的“备用方案”是什么?威尔逊在融资受挫后,又会使出什么更极端的手段?汇丰内部的暗流能利用到什么程度?

这些问题如同悬顶之剑。

他站在地图前,目光再次掠过香港、南洋、内地。棋局复杂,胜负未分。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挺过了最危险的阶段,从全面防守转入了战略相持。

接下来,该寻找机会,打出决定性的一击了。

他的目光,落在了台岛那条线上。或许,该主动出击,搅乱对方的阵脚了。

“龙五,那个王副主任…给他找点事做。把他和金丝眼镜男见面的照片,寄几张给他的家里人和上司。”张建军冷冷下令,“再给他透点风,就说金丝眼镜男没死,而且…什么都说了。”

攻守之势,正在悄然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