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办法用最低的成本,做出能用的表芯呢?”张建军低声问。
周永泉眼睛猛地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成本很难降下来…除非…除非能找到替代的廉价元件,或者重新设计电路…但这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和…”
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惊讶地看着张建军:“先生…那…那电子表…”
张建军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而是递过去五十块钱:“周师傅,这钱你拿着,先把摊子支起来,买点必要的工具和零件。我看你这里有些元件还能用。以后说不定有合作的机会。”
周永泉看着那五十块钱,手都有些发抖。
这不仅是钱,更是希望和尊重,他漂泊半生,一身技术却落得如此境地,没想到今天竟遇到贵人。
“先生…这…这使不得…无功不受禄…”
“拿着。”张建军语气不容拒绝,“我看重你的技术,好好养伤,把摊子弄好,以后帮我做点东西,工钱另算。”
周永泉不再推辞,千恩万谢地接过钱,老眼都有些湿润。
张建军帮他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转身离开。
一个懂技术的老师傅,在后续的计划里可能有大用。
经过这么一闹,尤其是干净利落放倒辉哥三个手下的事,很快就在这片区域传开了。
不少人再看到张建军,眼神里都带上了敬畏和好奇。
张建军能感觉到这种微妙的变化。
在九龙城寨这种地方,适当的狠辣和实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张建军回到临时的落脚点,清点了一下资金。
付了医药费、吃了饭、给了周永泉五十、又买了些干粮备用,现在身上还剩三百二十多块港币。
这笔钱,对于一个刚偷渡来、身无分文的人来说,已经是巨款。
但对于张建军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需要一场更快的资本积累。
第二天,张建军再次找到潮州明。
这次潮州明态度热情了很多,显然听说了昨天的事。
“张生,厉害啊!连烂仔辉的人都敢动!”潮州明竖起大拇指。
“小事。”张建军摆摆手,“明哥,有没有门路,搞到一张假的身份证件?不需要多真,暂时能用就行,主要是为了能去银行开个户头。”
炒股票需要账户,黑市交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潮州明眼珠转了转:“证件…有点麻烦,风险也大。不过…我倒是认识个朋友,或许能帮你弄个‘担保’,让你先去汇丰开个临时存款户,小额的那种,应该没问题。就是…得花点钱。”
“多少钱?”
“一百块,包搞定。”潮州明报了个价。
张建军没有犹豫,直接点出一百块给他:“尽快办。”
“张生爽快!”潮州明笑着收起钱,“对了,张生,那电子表…还有没有货?好几个老板打听呢。”
“那种低端的,不做了。”张建军淡淡道,“利润太低,要做,就做点更有赚头的。”
潮州明眼睛一亮:“张生又有新路子?”
张建军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明哥,最近外面…股市是不是很热闹?”
潮州明愣了一下,点点头:“是啊,恒生指数天天涨,全民炒股!怎么?张生也对股票有兴趣?我认识个经纪,可以…”
“不。”张建军打断他,目光看向城寨之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即将到来的疯狂暴跌,“热闹过头,就不是好事了。”
张建军记得很清楚,73年香港股灾,第一批暴跌的就是这些被炒上天的“华资地产股”和各种概念股。
而在此之前,它们还会经历最后一段疯狂的冲刺。
目前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这最后冲刺的尾巴,用最小的本金,撬动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