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之上。
远处雷霆霹雳还在不断炸响,但目前由于林永安已是躺在布袋子里,安静的陷入昏睡,所以这天雷也没有继续袭来。
这个特殊的布袋子有遮掩气息之能,因此被困在里面的林永安和林永玲两娃子,才能被唤来这阳间。
除了两个娃子,一同被带入九天的,自然还有那三足乌。
现在的它正躺在地上,完全不敢作声,双翅已是都被撕烂,一条命都已经是没了半条。
最关键的是...这九天的特殊气息,正不断压在它的身上,令其体内的道行和法力,流转的都有些不畅了。
这便是天地威压。
虽然在阳间能作威作福,还自诩为天帝,但它终究还未成神,更不是什么天帝,不属九天之上,自是会被排斥。
可尽管双翅剧痛,全身都被压制,三足乌却依旧不敢啼叫半句,生怕引起那三尊凶神的注意。
不过,除了最开始见到的三尊凶神,在它的余光中,后面瞥到的那个大肚和尚,则是最让其惊骇,更有些慌乱紧张。
因为,这后来的这个大肚和尚,长相模样仅跟它的师父一般无二,小雷音寺里的佛像,亦是这般长相。
或者说,当前正在成事的佛祖,其实就是按眼前这尊佛的长相所塑,想要以阳间未来灵山,夺走祂的果位。
如此一想,三足乌无疑是更不敢作声了,只觉得自己命不久矣。
唯一的期望,便是这几尊大神交谈安排过后,不要记起它还在这里,能让其有点苟活下来的机会。
......
南天门的前方。
弥勒佛依旧是手捻着佛珠,满脸皆是笑盈盈的模样,也不去看当前正在商讨中的三尊凶神。
不过,祂隐约朝着三足乌位置看了眼,没有太多表情变化,亦是没有去理会太多。
在祂的眼中,三足乌的未来好似已经注定了。
圈出的区域内。
哪吒三太子已是听完了大圣爷的讲述,极为赞同的微微颔首点头。
以祂这漫长岁月,对佛门的了解来看。
确实就跟大圣爷所说的一样,虽然看起来...佛门是用商讨的模样,说着要不要遁入空门,要不要来西天学佛,要不要诵经洗涤贪欲。
但实际,根本就没有给什么反驳的余地。
毫不夸张的说。
只要是被佛门盯上的人,或者某些定下的事情,即便原主拒绝或反对都没有什么用,最后大多都会实现。
即便是强烈抗争,中间无非就是波折些许,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
大圣爷便是这般。
但远不止大圣爷,还有很多厉害的大妖,都是因此而入了佛门。
所以,无论是阳间,还是这天上,都有一种说法,那便是...佛家最为霸道。
这种霸道,并不像道门那种,见到看不惯的事情,就要拔剑动手。
而是。
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这佛门还不错,在问其要不要遁入空门,或者拜师的时候,专门的问上几句,还说着...不强求,顺应本心即可。
但实际上。
最后这些佛门看上的人,大多都会顺应规划好的种种路线,或者历经各种各样的特殊波折,成为佛门弟子。
有些人,即便后续看出了,佛门看似询问,实则不给选择的做法。
但由于已经进入佛门,再加上诵经念佛确实极其适合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去纠结和计较什么。
甚至还会发自内心的感谢,当初强行将其带入佛门的佛祖菩萨,让他走上了这条最为正确,最好的那条路上。
可像大圣爷这般,天生地养,五百年压不断傲骨,佛衣袈裟腐朽不了其秉性的凶神来说。
送完师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无上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后。
更加深入的了解佛门,坐在莲花座上,诵了好几遍的佛经后,大圣爷才彻底明白和确定......
从一开始,祂的结果似乎已经注定,这斗战胜佛的位置,始终是在给祂留着。
就算当初不送唐僧去那西天取经,那如来老头定是也有其他特殊的办法和手段,让祂心甘情愿的当这斗战胜佛。
等祂醒悟过来后,纠葛已是够深,自是无法反抗了。
即便再回花果山当祂的猴大王,灵山的斗战胜佛位置,依旧是会一直给祂留着。
换句话说,不管大圣爷是否取下了金箍,脱下了袈裟,还是再也不念所谓的阿弥陀佛,也回不到花果山,当不了猴大王了。
因为,在所有神仙的眼中,大圣爷已经是西天灵山之人。
仔细想了想后。
哪吒三太子正欲点头,同意大圣爷的提议。
但未等祂开口,那都没有来到两神旁边的二郎真君,便亦是率先道。
“死猴子说得对。”
“若是弥勒佛刚刚没来,那将这两个娃子,尽快送回阳间,以免再被这天地雷霆惩戒,确实可以。”
“可现在既然佛门插手里面,尤其是...弥勒佛想让这娃子应劫,参与到这阳间大劫之中,那吾等便不可不管。”
“那愚钝的娃子,将其弟交付给吾等,愿其平平安安度过此劫,自是不能含糊了事。”
“不过,就像那死猴子说的那般,弥勒佛一向和善,吾等仨人要真当想护住这娃子,将其送回阳间中去,其肯定也不会多说什么。”
“对吾等而言,此事算是结束了。”
“可对那娃子来说,这事情怕是才刚刚开始,多半还是难逃此劫,会因其他的种种原因,又进入这大劫里面。”
“那时吾等不能看着,反而是会令其境地更加凶险。”
“本尊觉得...既然难避,既然西天佛门亦是盯上了这娃子,那便与弥勒佛说明白,弄清祂究竟欲要何为。”
“一切皆搞清后,吾等也能有所准备,能最大程度的护住这娃子。”
听到这番话。
大圣爷先是愣了下,随即又点指着二郎真君的位置,‘呲’了一声,昂头大笑着道。
“小孩,你看这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