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付瑞看完那本书又渐渐冷静下来,吏部有考核百官之责,也就是说,有时候为了公平公正,会把你从三岁到现在都干了什么都给挖出来。</p>
</p>
这本书就是现在文武百官每个人的过往到现在的记录。</p>
</p>
比如有一页写的是付瑞,八岁为蒯家弟子,后被蒯铎以银钱交易送入国子监,拜入郁敬门下,次月写下惊世之作《结合三代之治与秦汉以下得失,论‘民本’思想于治国之要》,十岁中状元,能文能武,擅商贾等等。</p>
</p>
再往前翻了几页,付瑞下意识地想看曹静贤、平津侯和赵秉文有没有什么共同点。</p>
</p>
果然,他们都在大雍学宫上过学。</p>
</p>
他们早就认识了。</p>
</p>
付瑞生怕有偏见成分,又多看了几页现在内阁里的几位大臣,他们也不是全都是大雍学宫出身,甚至不是一届的,只有赵秉文跟曹、庄有关联。</p>
</p>
把书合上,付瑞在脑海慢慢消化这个消息,又问:“石大人为何帮我?”</p>
</p>
“受人之托。”石一平说。</p>
</p>
付瑞蹙眉想了想,再次翻开第一页,第一页上面记载的就是国子监祭酒郁敬,也就是付瑞入国子监后的老师,他和石一平是同届考生,两人一同参加的科考。</p>
</p>
自从付瑞十六岁那年被派官后,没多久老师就自请辞官归隐,再无消息,也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p>
</p>
“他是不想成为你的累赘,才辞官的。”石一平解释,他抬眸看付瑞:“我们二人,一个在国子监教导学生,一个在吏部挑选人才以正风气。”</p>
</p>
付瑞现在才明白过来,难怪当初堂堂内阁首辅,要亲自提拔他进入吏部堂官。</p>
</p>
“多谢石大人。”付瑞拱手鞠躬道。</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