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军都督府内,随着到来的人越来越多,气氛也越来越热烈,
不少人左右攀谈,时不时发出笑声。
其中讨论最多的,还是李党倒台之后的利益瓜分。
这一次不仅朝堂上要空出位置,连地方都要空出许多肥差。
甚至,因为中都留守司出了内鬼,
江夏侯周德兴都被撤职,正留守的位置都空了出来!
这可是大明东南除却水师总督之外,最具含金量的官职。
留守中都手中既有兵权,还得宫中信任,
只要这个台阶迈了上去,
不说以后成为勋贵,做个正一品的都督定然没问题。
陆云逸听了许久,觉得一众位高权重的大人们都要为正留守的位置抢破脑袋,
反而辽东都指挥使的官职不那么吃香。
仔细想想也是,辽东已经是大明最东北之地,
每年酷寒能冻死人,
不少人宁愿窝在京城做个小官,也不愿意升官到辽东。
这让陆云逸对于宋大学士的话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
如今大明朝,那些有本事的人,不会闲着没事跑去关外受罪。
思绪间,正堂外出现几道身影,步伐急促地走了进来。
为首之人是魏国公徐辉祖,身旁是武定侯郭英,
还有一个老熟人,身形干瘦的长兴侯耿炳文。
三人一走进正堂,在座诸位大人一个个都站了起来,笑呵呵地与其打招呼。
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三人身后有几名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小将,
身穿甲胄,显得英武不凡。
但他们在屋中扫视一圈后,很明显的露出局促。
陆云逸若有所思,很快便知道了几人是谁,
应当是在这次风波中崭露头角的京军将领。
看几位侯爷的意思,
应当是要重点培养,要不然也不会将人带来这里。
只是,对于他们能否站稳脚跟,陆云逸还保持着狐疑。
君子豹变,不是好事。
一阵寒暄之后,众人落座。
主位上的依旧是都督朱寿,
魏国公等人的落位安排在左军都督府一众大人之后,算是旁听。
如此,陆云逸就显得尤为扎眼!
除却陆云逸外,在座的十余人,
最年轻者也要将近五十,胡子修长,皮肤褶皱。
但陆云逸坐在左侧下首,看着比吏员还要年轻,
胡子也没有多少,怎么看怎么怪异。
不少人将目光投在了他身上,
尤其是那几名骤起的年轻小将,
看向陆云逸时,眼中充斥着浓浓的羡慕与嫉妒,还有着一些跃跃欲试。
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坐在那里。
同时,他们心中充满自信,
骤起的骄傲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弱于旁人,只是需要短暂的折服。
屋中之人各怀心思,气氛凝重。
左军都督朱寿挥了挥手,吏员开始分发文书,翻页声响动,才稍稍平缓。
待到一众大人手拿文书之后,朱寿才沉声开口:
“今日是左军都督府堂议,
陛下命我等挑选出辅国良臣,任辽东都指挥使一职,
平息梅义、唐胜宗等逆党带来的混乱。
列在手中文书上的是都督府挑选出来的十人,各位大人有什么高见?”
陆云逸看向文书,眼中闪过一丝惊叹,
这份文书真是恰到好处,
十人中,三人是上直十二卫的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
五人是各地都司的都督佥事,
还有两人是京军浦子口城所属的卫所指挥使。
禁军、地方、京军面面俱到,
唯一让陆云逸诧异的是,其中没有勋贵。
由此可见,朝廷以及宫中对于勋贵越来越不放心,
尤其是在边镇领兵的勋贵,
胆子大是一回事,还无法无天。
陆云逸觉得,未来各地的都指挥使都应当以官职为主,而不是以勋贵坐镇了事,
其中格局变化,不可谓不大。
陆云逸缓缓抬头,视线看向能扫过的所有人,
有些人面露沉思,有些人眉头紧锁,还有些人面露诧异。
陆云逸十分清楚,说是要选五人给宫中定夺,
但只要人在名单上,交上去宫中就不会有异议。
所以,今日堂议,
至少有九成决定了辽东都司未来几年的都指挥使人选。
陆云逸脸色略有凝重,
原本他并不当回事,但辽东与北平行都司守望相助,
若是去了一个捣乱搅局之人,大宁也不会舒服。
想到这,陆云逸抬起头,
看向对面的武定侯郭英,恰好迎上了武定侯的眸子。
二人一对视,双方心思便已了然。
陆云逸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看向最上首三名上直十二卫的人,
武德卫指挥使陈恭,龙骧卫指挥唐光,金吾左卫指挥同知潘敬。
陆云逸在脑海中迅速扫过了开国功臣的名单,
发现三人都是其上之人,
名次分别是三百四十三、四百五十八、三百二十五。
想明白了座次,陆云逸便知道了武定侯郭英想要推举之人——金吾左卫指挥同知潘敬。
两个指挥使一个同知,将他加在里面本就是偏袒,
而且排名也很说明问题,
名列前茅却官职不高,现在加进去提拔之意明显。
陆云逸再次抬头,与武定侯郭英对视之后,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意思明确。
武定侯郭英轻轻一笑,挺直的腰杆慢慢弯了下来靠向椅背,
拿起了一旁茶杯,轻抿了一口,神情轻松。
耿炳文对他的举动有些诧异,歪了歪脑袋,压低声音道:
“这么有把握?”
郭英瞥了他一眼,给了一个放心的眼神:
“放心吧,事成了。”
耿炳文满脑袋疑惑,脑袋上像是升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思虑了许久,他试探着开口:
“朱寿那老东西答应了?”
“答应个屁,老东西想要扶持自己人,哪能帮咱们。”
“那你?”耿炳文更加狐疑。
郭英笑了笑:
“且看吧。”
耿炳文看向场中,左军都督府的一众大人已经开始大显神通。
正堂内气氛陡然紧张,空气都凝固了几分。
朱寿轻咳一声,打破了短暂寂静,
他目光扫视众人,缓缓开口:
“依本侯看,京军之中人才济济,
武德卫指挥使陈恭,
作战勇猛,谋略过人,多次京军操练中表现出色,
由他出任辽东都指挥使,定能迅速稳定局势,
平息梅义、唐胜宗等逆党带来的混乱。”
话音刚落,崇山侯李新沉声开口:
“舳舻侯此言差矣,地方卫所的指挥使常年处置突发状况。
山东都司的指挥使王勇,在沿海防御、打击走私时屡立战功,
对边疆事务了如指掌,
由他前往辽东,乃是上上之选。”
都督佥事陈春也连忙附和:
“没错,辽东局势复杂,不仅有女真等部落威胁,
还有与高丽、倭国商贸往来带来的潜在问题。
王勇在地方多年,深谙交往之道,
能更好地处理这些事务,确保辽东稳定。”
一时间,支持京军指挥使和地方卫所指挥使的两派大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正堂内声音嘈杂,众人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京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陈恭若去辽东,必然能快速整备军务,
迅速镇压女真等部落反抗,让辽东恢复安宁。”
一名支持京军的大人激动地说道。
“地方卫所的将领对地方事务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