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雪录(1 / 2)

“那待会儿让莞儿也帮七嫂看看吧。”岳凝满不在意地笑道,“她医术高明,祖母现在吃饭睡觉都比之前好多了。”</p>

说罢,她看向秦莞:“莞儿,可以吗?”</p>

“当然。”秦莞勾唇一笑,唇角却微微发紧,她看向谢宛容的那一眼,眼眶微微发红。</p>

随即她微微转身,走到大长公主身边,衣摆曳地,步履轻缓。</p>

“民女见过大长公主。”</p>

大长公主眼中已有几分慈色与感激,抬手示意她起身:“不必多礼,你救了我,便是我这把老骨头的恩人了。缘分这东西,玄着呢,我与你……算得上一见如故。”</p>

“多谢大长公主。”秦莞低眉垂眼,端坐一侧,伸出两指稳稳搭在脉枕之上。</p>

她的手指骨节纤细,掌心微凉,搭在那苍老的腕脉上,谢宛容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p>

目光复杂,像是被一层风雪蒙着,压着千言万语。</p>

她不会忘记这张脸。</p>

哪怕五官间已隐约生出成熟冷静的痕迹,那双眼,那轮廓,那些年笑着抱她胳膊叫她“容容”的语气——她怎会认错?</p>

那是沈菀。</p>

她曾以为,这一生都不会再见了。</p>

那时她刚嫁入京城,燕迟便去朔西打仗,燕离日日来找她说话,陪她下棋散心。</p>

后来,她在青城山上认识了沈菀——大理寺卿沈毅的掌上明珠,家世清贵,性情乖张直爽,却待她极好,亲昵地唤她“容容”,半点不拘泥。</p>

两个性情迥异的姑娘,一见如故,后来竟成了每日都要互写小笺、见面畅谈的闺中好友。</p>

只是,那段日子短得像是春雪,来不及细细品味便已悄然消融。</p>

半年前,忽听闻沈家一家三口遇害,连尸身都没寻见。她痛哭了一场,几日不出房门,甚至还让燕迟去亲自派人搜山、求僧人祈福,只盼能找回他们一家尸骨。</p>

可如今,她却活生生地看见沈菀,换了名字,换了身份,坐在这里给大长公主诊脉。</p>

那一瞬,谢宛容只觉得胸腔发紧,喉间哽得说不出话。</p>

眼眶不知何时已经泛红。</p>

她努力地克制着情绪,却还是在视线落在秦莞眉眼的瞬间,狠狠地酸了一下。</p>

她变成秦菀的这段时间一定受了很多苦。</p>

她该是锦衣玉食,受尽宠爱,怎会像如今这般沉稳寡言、周身皆是藏不住的疲惫?</p>

想着想着,眼泪就涌了上来。</p>

她不敢擦,也不敢动,只能用力咬住下唇,将眼眶的湿意憋了回去。</p>

而坐在榻前的秦莞,也终于忍不住偏过头来。</p>

她的眼神轻轻扫过谢宛容,看见她正怔怔地望着自己,眼圈发红,原本镇定的唇线也绷得有些发抖。</p>

两人四目相对,仿佛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来不及言说的苦。</p>

正在这时,大长公主慢悠悠地睁开眼,察觉到气氛微妙,轻声笑问道:“你们两个小丫头,看什么呢?怎么一个个的都红了眼。”</p>

谢宛容被唤回神思,连忙低头掩饰情绪,语气依旧温温柔柔,却带了些鼻音:“没事。只是……见秦娘子面善,一时心生欢喜。”</p>

秦莞低下头,轻轻垂眼,声音几乎低不可闻:“民女有幸。”</p>

大长公主似乎也未多察觉,只是笑着摆手:“你们年纪差不多,能说得上话便好。我这院子安静得很,也没什么能陪我解闷的人,你们常来,陪我说说话就好。”</p>

谢宛容温声应道:“那太好了,我可要日日让秦娘子来陪我了。”</p>

秦莞微微一笑,“民女求之不得。”</p>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迟疑却自然:“方才听郡主说,世子妃近日身子有些不适……可否让民女替您诊一诊脉?”</p>

“当然。”谢宛容也笑,抬起右手,纤细的手腕自袖中滑出,白皙如雪,搁在了覆着锦垫的桌案上。</p>

秦莞屈身坐在一旁的凳上,手指搭上她的脉搏,一贯沉静的神情在瞬间微微一变——</p>

她微顿了一息,目光柔了几分,眼底掠过一丝惊讶与了然。</p>

“你……”她低声开口。</p>

“怎么了?”岳凝一听语气不对,顿时紧张地凑上前,“七嫂怎么样了?”</p>

秦莞抬眼看向她,目光却又飘向坐在案边的谢宛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