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东郡(中)(2 / 2)

哪怕像县吏和郡吏这样的官职,大多都被世家大族的子弟所占据。

只有当世家大族不要这些职位时,才会轮到豪强子弟去担任。

即便如此,豪强子弟想要得到这样的职位,也必须要上下打点一番才行。

可以说,在东汉这个世家大族当道的时代,那些富甲一方的豪强甚至还不如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的祖上毕竟曾经阔绰过,而且还出过两千石的高官。

相比之下,豪强们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底层一步步艰难地爬上来的,他们的社会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这些人根本就无法进入主流世家的法眼。

当年,张角领导的起义军,其军中的核心骨干成员大多都是出身于豪强家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东汉时期,豪强之家要想出人头地实在是太难了。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

尽管豪强之家在举孝廉出仕方面困难重重,但他们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通过军功来崭露头角。

这在东汉前中期,军功无疑是对于豪强之家来说,最好的选择。

就拿董卓和孙坚。

这百年来,豪强子弟,凭借着卓越的军功,得以在军队中崭露头角,进而一步步进入朝堂。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最终跻身于世家之列。

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如今也行不通了。

由于世家的势力日益庞大,他们逐渐将军功这条路也给堵死了。

也就是说,除非豪强子弟能够依附于世家,否则几乎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毕竟,官职和爵位的数量是有限的,豪强子弟多占一个,世家之人就会少一个。

长此以往,军功这条路对于绝大多数豪强来说,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即使偶尔有一两个人能够成功,但对于天底下数以千计的豪强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罢了。

毕竟成功率如此之低,连百分之零点一都不到,这简直就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

也正因如此,当初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那些豪强子弟们才会纷纷响应。

就拿黑山贼来说吧,他们之中的张燕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豪强出身。

不仅如此,就连李渊的军队里,在他刚刚起兵的时候,也有不少的游侠前来投靠。

而这些游侠,基本上都来自于豪强家庭。

可以说,在李渊的军队中,军将的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

毕竟在这个时代,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基本上都是家中比较富裕的,而能够读得起书的,也就只有豪强和世家大族以及没落寒门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想要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