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路行军,经过数天的跋涉,终于抵达了定襄郡。
到达定襄郡后,徐晃决定暂时停下脚步,等待张辽的到来。
与此同时,张辽正率领着一千禁军铁骑,深入朔方郡。
他们穿越茫茫草原,一路疾驰,终于来到了匈奴王庭。
在王庭中,张辽见到了匈奴王羌渠。
他郑重地向羌渠宣布了李渊之前下达的命令:抽调匈奴五千精锐骑兵,由于扶罗带领,一同南下。
羌渠在听到这个命令后,面露难色。
他深知这对匈奴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竟要抽调如此多的精锐骑兵,会对匈奴的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当张辽表示不需要羌渠本部的兵马,只需要从其他部落调集骑兵时,羌渠的脸色立刻缓和了下来。
他意识到,这样一来,对匈奴本部的影响将会降到最低。
于是,羌渠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辽的要求。
毕竟,他也明白,与李渊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匈奴来说至关重要。
别看鲜卑正在内乱,但南匈奴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羌渠自己年事已高,将近五十岁了。
在草原民族中,这个年龄已经算是高寿了。
而他的儿子于扶罗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了,但却没有什么威望,性格也有些软弱,难当大任。
羌渠心中清楚,下一任匈奴单于肯定是要传给他儿子于扶罗的。
这使得南匈奴的许多部落都对扶罗心怀不满,他们认为羌渠的弟弟更有资格继承下一任单于之位。
毕竟在草原上,兄终弟及也是一种传统的继承方式。
再加上南匈奴内部本来就存在着诸多矛盾,各方势力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
羌渠对麾下的匈奴各部逐渐失去了掌控力。
如今并州牧李渊却主动站出来,帮助羌渠削弱各部的实力。
还直接派兵坐镇,这无疑给了羌渠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对付其他各部落。
很快,来自匈奴王庭的命令如雪花般传达到各个部落。
当各部落得知需要出兵,而且还是出各部落的青壮时,许多部落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单于的命令。
羌渠看着那些拒绝的部落,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立刻将这个消息转达给了张辽。
张辽自然明白羌渠的借刀杀人之计,但他并没有丝毫犹豫。
因为大将军既然命令他带兵前往匈奴王庭,就说明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包括可能发生的战斗。
张辽麾下的禁军在第二天清晨,便在羌渠派出的向导引领下,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径直朝着那拒绝匈奴王庭命令的部落席卷而去。
这支禁军训练有素,行动迅速,仅仅花费了短短三天时间,就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将那个拥有千人规模的部落彻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