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匈奴经过这两年被李渊的不断折腾,早已没有了反抗之力。
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对于匈奴来说,他们实际上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于扶罗也了解大汉目前的状况,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援助匈奴。
相比之下,这个叫李渊的年轻雄主,却是一个强大得令人畏惧的对手。
他不仅击败过大汉的十多万兵马,甚至还一度攻占了大汉的国都洛阳,逼得大汉不得不册封其为并州牧,舞阳侯,才得以安抚,其势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面对这样的局面,大汉显然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李渊了。
既然如此,他们自然也无法阻止李渊吞并匈奴的野心。
从西河郡一直到晋阳城,于扶罗目睹了无数军民举家北上的情景。
这显然是李渊在进行移民实边的行动,他想要通过迁移大量的军民来充实边境地区,从而巩固自己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然而,恰恰李渊的麾下最不缺乏的就是军民。
他的军队一路从中原杀到河北,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接着携百万之众杀入并州。
这样一支铁血之师,匈奴又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抗衡呢?
离开朔方,匈奴人别无他法,只能奔向草原。
然而,如今的草原早已被鲜卑人所占据。
匈奴与鲜卑之间本就有着深仇大恨,可谓是世仇。
大汉这一两百年来通过扶持匈奴来对抗鲜卑,这一百多年的明争暗斗,早已让匈奴和鲜卑双方水火不容。
所以,一旦匈奴逃往草原,他们必然会被鲜卑人吞并,结局同样是死路一条。
如此一来,匈奴人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绝境,根本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
要么投降李渊,暂且保住性命,至于匈奴的未来,就不得而知;要么顽抗到底,最终被杀或被驱逐,同样难逃一死。
至于想要抵抗住李渊的进攻,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匈奴唯一可能制衡李渊的,或许只有粮草这一因素了。
但只要李渊的粮草充足,他的军队就能够一直冲杀下去,直至天涯海角。
正因如此,给匈奴的最后期限才会被定在夏季。
于扶罗心情沉重、忧心忡忡地带着使节们离开了晋阳,他们的前途一片渺茫。
等待他的,将会如同一百多年前南匈奴所面临的那般,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李渊在给南匈奴下达最后通牒后,便回到了文渊阁,与十位曹主簿一同处理并州的事务。
而在接下来的两天内。
一道消息打了李渊一个措手不及。
阎忠急匆匆地步入了文渊阁内。
他的脚步显得有些匆忙,仿佛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要禀报。
阎忠一眼就看到了上首的李渊正在埋头处理公务,于是他快步走到李渊面前,将从河东送来的消息递到了李渊的案几上。
李渊听到有人进来,抬起头来,看到是阎忠,便问道:“何事如此匆忙?”
阎忠连忙回答道:“大将军,关中发生变故,凉州军败走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