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集:海外引才计划实施(2 / 2)

教授点头,“你们这次来,不只是招人,是在建立连接。”

“是啊。”刘好仃轻轻放下杯子,“我们想在这儿种棵树,将来能结果的那种。”

离开德国后,团队兵分两路。刘好仃继续前往米兰,而小张则转道芝加哥,负责美国那边的合作洽谈。

在米兰,临时招聘联络点设在一栋老旧的教学楼里。布置现场时,投影仪突然坏了,原定主讲人又因为签证问题没到,气氛一度紧张。

“怎么办?”阿芳皱眉。

“老赵,你顶上去。”刘好仃拍拍老赵的肩膀。

“我?”老赵一愣,“可我没准备稿子啊。”

“你天天在车间带新人,还不知道怎么说话?”刘好仃笑着推他一把,“就当回到十年前,在厂里培训新来的小伙子。”

老赵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台,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他讲起了第一次操作进口设备时的手忙脚乱,讲起了如何解决客户提出的奇葩需求,讲起了那些年在一线摔碎又重新拼起来的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生们听得入神,互动环节也格外活跃。原本计划半小时的问答,变成了整整一个小时。

“你们公司看起来挺有意思。”一位意大利女生笑着说,“我可以申请实习吗?”

“当然可以。”刘好仃接过话,“只要你愿意来,我们就欢迎。”

回程的路上,阿芳翻着手中的反馈表,“很多人提到了跨文化适应的问题。”

“记下来。”刘好仃说,“回去就跟人力资源部商量,看看能不能制定一些支持政策。”

而在芝加哥,小张正和校方代表谈判。对方一开始态度冷淡,觉得中国企业只是来“挖人”,并不真心培养国际人才。

“这是我们德国高校合作的成果。”阿芳递上一份报告,“包括学生反馈、企业评价,还有后续追踪数据。”

对方翻阅了一会儿,神色缓和了些。

“我们还会派一名外派员工回来交流。”小张补充,“他会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们在做什么。”

最终,双方签署了初步合作意向书。签字时,那位负责人突然用中文说:“祝你成功。”

小张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谢谢。”

回到酒店,刘好仃打开电脑,登录内部系统,查看三地的反馈汇总。他一边看一边记录,时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你觉得这次能成吗?”阿芳问他。

“成不成,得看种子能不能活。”刘好仃合上电脑,“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让它们活下去。”

窗外,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午夜的第一声。

阿芳靠在窗边,轻声说:“刘哥,有时候我觉得你不像个普通工人。”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望着那片灯火通明的城市,嘴角微微扬起。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