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红场的滚石!滚石的红场!(1 / 2)

秦大使这话的态度就已经很明确了,虽然边浪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这对他和滚石来说都是有利的那就足够了。

至于怎么感谢,“唯有以身报国”这种话是有点托大,但能以一个华夏人的身份把摇滚玩到世界级,那就是他边浪能力的边界了。

然后各种大奖都横扫一遍,虽然比不上那些军工和高科技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但是文化输出这一块,他自觉是有谱的。

秦大使拍了拍边浪的手臂,就招呼他去那辆喀秋莎导弹发射车那,和滚石的logo合了一个影留念,然后就去找伊辛巴耶娃说话去了。

边浪他们这边也开始了最后一次的彩排……

彩排结束的时候刚过中午,但很多外地来的乐迷这会已经开始在红场上聚集等待。

同样经历过红场的菲莫斯看着这状况,再对比之前他们自己巡演时候的情况,只感觉这落差有点点大,他需要静一静。

秦大使这边和伊辛巴耶娃这边也没聊多久,然后就带着人往外离开准备去办别的事情。但走到红场边缘的时候,却被一群人堆中传来的手风琴声硬生生的拽住了前进的脚步。

停顿下来认真的听了几秒钟之后,秦大使问了身边的秘书一句:“这是《喀秋莎》?”

“是的,秦大使。其实从滚石授权了那两首给伊辛巴耶娃女士那边录制出来以后,这边的街头艺术家们就非常喜欢演奏这两首曲子了。只是可能您平时出行的时候不太凑巧所以遇见过!”

听秘书这么一解释,秦大使感觉在支持边浪这条路上,又多了一些来自欧洲民间和官方的力量。

现在这个情况就很微妙,他们这些外事部门和国内某些人的关系,就多少有那么一点古代文臣和武将那意思。

秦大使摇了摇头,把这个有点无聊的想法从脑中赶走之后,就让随行人员准备好录制设备,他就顺着人群边缘往里面挤。

见到是有专业的拍摄设备跟着,这些人又都是华夏面孔,周围的战斗民族们斗殴纷纷友好的让出身位,让秦大使一行人往里面去。

等他们进到了最里圈,就看到一位穿着旧苏制军装的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闭着眼一脸享受的拉着手风琴。

他身侧的少女穿着战斗民族的传统服饰萨拉凡,声情并茂的在唱着:“Выxoдnлaha6epeгkatюшa,haвыcoknn6epeг,

hakpyton.Выxoдnлaha6epeгkatюшa……”唱至高潮,周围的看客们都跟着一起唱了起来。

至于秦大使,他也跟着唱了起来,只不过他唱的是华语版的:“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一曲结束,掌声和卢布就是这段表演最好的认可,不管是作品本身还是表演者。

秦大使自然也是掏卢布送上自己对这段表演的充分认可。

这时候那位拉手风琴的老人睁开眼,看到了秦大使他们这一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可不是这些没什么经验的普通路人,从穿着和气质来判断,他就能猜出秦大使这帮人的身份。

“华夏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歌!”

这样主动的示好,秦大使这边的拍摄素材自然也就有了。

“我会替你向边浪转达的,感谢你的演奏,让边浪的歌曲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

老人听明白了和这话的意思,站起身就指向红场里面的方向道:“你真的认识wave?那可太好了,我和我的孙女没有抢到能进去的入场券,所以我们就在这表演他的歌,也算是我们对他的一种支持!”

这老人说的已比带剧本的专业演员牛叉了,秦大使满意和他们合影之后,让秘书给了这对和爷孙两张门票。

“我希望你们能亲自进到内场,去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滚石和边浪的音乐!”

有了这个街头艺术家的启发,秦大使自然就想到了从这个突破口去找素材,所以他留下来一队人在这拍摄,自带着剩下的人才去处理其他事情。

就像这对爷孙俩的街头表演者,在今天的红场周围数量是真的一点不少。

就拿演奏《喀秋莎》的来说,不仅仅有传统的手风琴版本的,还有改编成小提琴曲的,听着那悠扬哀婉的小提琴版《喀秋莎》,再次出现的宋记者感觉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全是爆款的素材。

不光是《喀秋莎》,还有《国际歌》同样也是有街头表演者在表演,只不过表演《国际歌》的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了。有的乐器带主唱的三人组合,有的是小型的合唱团体。

给人感觉这可能不是欧洲某国的首都,而是华夏在国外的飞地,边浪这个音乐人的家乡。宋记者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去维也纳采访的时候。

感觉在维也纳的街头巷尾,听到的音乐全是贝多芬一样。

宋记者就这样一个摊一个摊的采访打赏过去,差不多要走完这个区域就过去了快两个小时。就在他准备先休息一下,换换脑子梳理一下后面的思路时,靠近演出场地那边突然骚动起来。

抬头看去,是一队穿身着统一制式的藏青色服装的演奏者出现在了红场上!

就算是见多识广的宋记者,这会有点迷惑:“这是民间还是官方的组织?”一旁的摄像更是懵逼:“不知道啊,看这个也不像是正规的礼兵服装,但看着又有军装的痕迹。”

但看有指挥出现,还有人拿着谱架出来了,还有各种管弦乐,宋记者心里就是一阵突突突:“该不会是那个交响乐团吧?”

宋记者口中的交响乐团,正是伊辛巴耶娃手下的响乐团。作为团长,她这会也是列装出现在了这一支队伍周围。

只不过,她的感觉不像是表演者就像是一个督军,正在冷眼看着军队的表现。

但这会宋记者哪有时间思考那么多,虽然不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事,但他凭借直觉判断这肯定和滚石有关!

果不其然,等他带着摄影师挤到近前的时候,就听到有人拿着麦克风说了一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说话当然是战斗民族,虽然这华语说得相当蹩脚,但是在场的这些华夏乐迷和宋记者他们都确信自己是听清楚了的。但同时也在震惊和怀疑:“这是真的么?”

宋记者更是只觉得脑中仿佛有一记惊雷炸开:“国内都没这待遇,结果在国外给安排上了,也不知道最后是打了谁的脸,又是谁要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