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帝国强盛不远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2 / 2)

单座基地每年可稳定培育出20万成年男女,12座基地的年培育量便能达到240万。

更关键的是,整座基地采用全自动化管理模式,日常运作中只需定期补充基础物资,并派驻少量人员负责外围看护即可,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与管理难度。

照此计算,仅需10年时间,12座培育基地就能累计培育出2400万人口。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年男女在培育完成后会自然繁衍,形成人口增长的叠加效应。

而随着后续逐步增建培育基地,人口基数还将呈几何级扩张。

当培育规模达到一定量级,这个曾因末日而凋零的世界,完全能在帝国科技力量的推动下,重新构建起繁荣的文明图景。

在将12座人造人培育基地部署到《最后生还者》位面后,嬴璟宸确认该位面已完全纳入帝国实际控制范围。

随后,在手下的举荐下,他选定了一名行政长官、一名军事总督,以及一批中基层官员和帝国国防军成员,派遣他们前往该位面长期驻扎。

这些人员肩负的任务与卢伯明一致:一方面要替帝国管理好这个位面,推动当地发展;另一方面则需在发展过程中,向主世界输送各类物资,实现位面资源与帝国核心的联动循环。

这支管理队伍的进驻,标志着帝国对该位面的治理体系正式落地,也为后续人口培育计划与文明重建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过渡线——

白驹过隙,帝国占领《最后生还者》位面已近一年。

这一年间,帝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接连拿下三个位面——《三国演义》位面、《釜山行》位面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位面,成功将其转化为资源供给地。

至此,帝国已实际掌控五个位面。

在多位面资源的持续输送下,帝国星际舰队的雏形逐渐显现。

尽管目前主力星舰仅十余艘,但从首次位面开拓至今不过两年时间,这样的建设速度已堪称惊人。

眼下,嬴璟宸在召开内阁会议后,正式确立了【十年发展】方针。

即全力推动星舰建造基地的扩建工程,并不断地从系统兑换科技技术加速帝国科研迭代。

与此同时,【帝国公民基因优化计划】的普及正悄然改变着人才格局。

这项基因优化工程,通过序列筛查与定向改良,不仅提升了公民的基础体能与抗病能力,更在智力开发与神经突触活性层面实现了代际突破。

得益于基因优化与培育技术的双重驱动,帝国每年都涌现出大批崭露头角的科研人才。

他们在高能物理、空间曲率航行、生物基因链重构等前沿领域频频取得突破。

这些迸发着创新火花的人才,正如同散布在帝国各领域的火种,在十年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逐渐汇聚成推动文明跃升的燎原之势。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壁垒的不断突破与建造体系的成熟,星舰产能将呈指数级提升,帝国距离拥有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星际舰队,已然为时不远矣。

帝国强盛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