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322余韵(2 / 2)

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嘿嘿,我要了一张缝纫机票。”唐植桐给方圆递颗烟,同时交了底。

“咋了?来找您做衣服?”唐植桐洗把脸,乐呵呵的回应着。

“不算多,老苏没再多给点?”方圆接过烟,就一张票,有点不太满意。

诗经含蓄唯美,唐诗大气磅礴,无不让人津津乐道。

“圆哥。”唐植桐看方圆办公室门已打开,径直走过去,看他在里面,敲了敲门。

“你咋处理?”唐植桐好奇的问道,他还没见过王静文处理邻里关系。

“西花市什么事?”王静文问道丈夫。

很应景的诗句,又是美好的一天……

缝纫机的木箱子是用松木板钉起来的,唐植桐先用羊角锤将木箱顶部的钉子拔出来,在看到里面固定的结构后,才有步骤的将箱子全部打开。

时值初秋,一早一晚有些凉意,无论做些什么,最是舒适不过。

“那行,听您的。今晚我就跟静文说。”可能是没有住在大杂院的缘故,唐植桐向来对邻里的这些事不怎么关注,长这么大也就与马家交情不错,其他家嘛,点头之交而已。

“吃完了。你这四大件可快凑齐喽。”老朱盯着木箱子,眼里充满了对唐植桐的羡慕,美娇妻,三转凑齐,好日子不过如此。

“都几点了?别看了,去睡觉。”唐植桐过去一手一个,将手放在两个妹妹的脑袋上,朝门口稍微一转,示意她俩走人。

“哪能那么快?都精着呢,想先看看活孬活好。”张桂芳不糊涂,没被邻里吹捧的话冲昏头脑。

“钱够了,有古都那边给的虎皮钱打底呢。不瞒圆哥,昨儿我跟媳妇直接去了百货大楼,当晚就拉回家了。”能主动开口说借给你钱的朋友,都非常够意思,唐植桐珍惜这份交情,没藏着掖着。

由于缝纫机还没有开箱,大家嘴上都没说什么,其实心里都在盼着一睹为快,所以这顿饭吃的很快。

到家后,王静文先放好自己的自行车,然后按住丈夫的自行车头,唐植桐才趁机解开绳子,将木箱子搬下来。

唐植桐又将木箱原样组装,抱到了正房,交给张桂芳,等冬去春来,用来装被子正好。

“吆,桉子,这是要大件了?”老朱看到木箱子上的“缝纫机”字样,独眼中露出八卦的锋芒。

张桂芳听儿子这么问,仔细一琢磨,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真漂亮!”凤芝上手摸着缝纫机的工作台,眼里充满欣喜。

哥俩又聊了些大字的写法一类的,唐植桐才回自己办公室摸鱼,看报、练字,还是美好的一天……

“去,感情饿的不是你,对吧?”唐植桐揉揉凤芝的小脑瓜,这次用了两只手。

唐植桐美美的泡了一次华清池的温汤,擦干身体,穿上衣服,给小王同学换上一池新水,回到厢房的时候,两个没眼色的妹妹竟然还在!

缝纫机被木头框架和铁丝固定,可谓是十分牢固,加上这年头也没有暴力运输一说,所以缝纫机完好无损。

“还有你,别练了,给伱放了水,去泡个澡。”唐植桐送走两个妹妹,先给小王同学找出衣服,又回到她身边,双手揉搓一下她的耳垂,说道。

前前后后用了一刻多钟,一台崭新的缝纫机摆在了家人面前。

“嚯!你们这动作够快的啊。”方圆听后哈哈一笑,将此事揭过。

回到家,张桂芳见唐植桐回来,手里择着菜,跟儿子说着今天发生的事:“今天咱家的门槛都快被踩断了。”

“妈,我俩抬就行,不沉。”木箱子并不轻快,好在两边有钉好的横木可以抓握,王静文没有让婆婆插手,而是亲自下场和唐植桐抬。

“我说我不会呀,让儿媳妇先学着,等学出师了,再给大家伙帮忙,省的毁了料子。”张桂芳言语里透着一股精明劲,不拒绝,但也不给确切日子,就拖着。

每个时期的诗词歌赋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每个时期都会夹杂一些“怀才不遇”的牢骚调调。

“行了,你们玩吧。我收拾一下。”唐植桐将缝纫机配发的说明书、螺丝刀和缝纫针递给小王同学,自己转头收拾地上的木头。

面对张桂芳,小王同学是个好说话的。

星期二,中元节,家里祭奠什么的由张桂芳领着两个闺女完成,唐植桐照常上班。

凤珍一点抗争的意思都没有,拉起妹妹的手就要往外走。

“苏处漏了个口风,这事是胡局提议的,我个人觉得不适合要太多。加上家里正好缺一台缝纫机,就没再提别的要求。”唐植桐一边点烟,一边把昨天老苏如何说的给方圆描述了一遍。

到单位后,唐植桐先去找方圆,可不能再等方圆找自己了,那太不懂事。

唐植桐用钳子将铁丝拧开,把架子拆掉。

凤芝则有些不情愿,眼睛盯着正在噔噔作响的缝纫机,嘴里嘟囔着:“灰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妹。”

“那也得先拿自己的练手。你们都忙,邻里的事听的少。前阵子西花市也是有一家买了缝纫机,有人求上门,人家推脱不过,结果做的不称心,事主让人家赔钱。”张桂芳听后直摇头,补充道:“交到外面铺子里也花不了几个钱,就是想占便宜。不是多年的老交情,这事不能接。”

诗歌的发展很有意思,从最早的诗经,到后来的楚辞、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

唐植桐把张桂芳下午说的事给王静文重述了一遍。

“不稀奇。招式不怕老,好用就成。”王静文对此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