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抓住机会补充一下营养吧。”邵剑林拍拍唐植桐的肩头,没说其他的,因为不合时宜。
“该往回走了,疗养院六点半开饭,晚了就赶不上了。”邵剑林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手表,说道。
食堂门口站着个服务员负责收就餐券,验证一张,放行一位,然后用手一指,做下略微介绍:“请到对应餐桌上用餐。”
听服务员这么说,唐植桐留意了一下大厅内的陈设。
吃了邵剑林送的冰棍,买票的时候,唐植桐就没有让他掏钱。
颐和园这个地方,之前遭受战乱,破损程度也挺厉害,但经过建国后多次修复,已经成为了一个门面。
参会人员的年纪、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已两鬓白发,像唐植桐这么年轻的绝无仅有。
这附近还有一些招待外国友人的单位,经常会有外国友人前来参观,但并未影响到向普通民众开放,只是游览的时候需要留意一些,别上前蹭讲解就行。
回程依旧是唐植桐做司机,回到疗养院,俩人放下自行车,直奔食堂。
唐植桐看着吃冰棍的游客,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男性以嚼着吃的居多,女性则慢条斯理的多……
唐植桐坐在角落里,扫了一圈,邮编推广一共设了五桌,都是一桌坐八个人的标准,也就是说此次培训的规模不超过四十个人。
“谢谢邵大哥,正想这一口呢。”唐植桐没有拒绝邵剑林的好意,接过冰棍“咔嚓咔嚓”的吃起来。
“也就两站地,等公交车的工夫,我骑车就载您过去。这边公交车车次没那么多。”唐植桐指了指车棚,说道。
尽管还没到开饭的时间,但大部分餐桌周围已经坐满了人,抽烟的、聊天的,都在等着食堂开饭。
emm……即便蹭到了,也不一定能能听懂,招待人员讲的都是外文……
两人溜达了大半圈,聊西北气候、景色,聊京城民俗、吃食,倒也是相谈甚欢。
“好,那咱往回走。邵哥,这边伙食怎么样?”一番相处下来,唐植桐对邵剑林的称呼越来越显亲近。
房屋面积大,除了两张床外,还有两套写字桌椅、一套沙发,床垫是软的,窗户也大,配备了单独的洗手间。
一路上,两人对彼此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邵剑林是转业到那边的,虽然他对唐植桐以一个押运员的身份来参加此次培训推广有些好奇,但并没有质疑,都是上面的安排,听着就是了。
唐植桐其实也是第一次来颐和园,对里面各個景点的来历一无所知,而现在也没有“雇导游讲解”一说,只能这么信马由缰的看景、感受着丝丝凉风。
标准的四菜一汤,三道炒时蔬,一道红烧肉,汤是紫菜蛋花汤。
主食有馒头、花卷、蒸米饭,没有酒水。